審查無底洞?投書批台灣加熱菸政策不透明、標準成謎

分享:

審查無底洞?投書批台灣加熱菸政策不透明、標準成謎

2025/07/07 13:57:42文/品觀點編輯中心
審查無底洞?投書批台灣加熱菸政策不透明、標準成謎

加熱菸是否應該開放是科學問題,立法院修法通過納入管理已逾兩年半,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仍卡關。反菸團體及部分審查委員認為,有害物質檢驗項目越多越好,無法窮舉有害物質的檢驗報告即不應該通過審查;但台灣的標準及要求是什麼?迄今沒有明確條文規範,也未公告審查會議內容。

在職研究生投書媒體指出,美、歐、日、韓等先進國家針對加熱菸這類產品均完成多年評估,認定其風險不高於傳統紙菸;然而台灣至今未提出具體審查標準,引發外界對審查透明度及科學依據的質疑。反菸團體指控廠商資料補件不全,拖延審查;支持者則質疑是否制度本身過度嚴苛,讓問題難解。

以其他常見日常暴露風險為例,如烤肉產生的油煙,科學家已鑑定出數百種有害化合物,甚至有研究指出可能對肺部與細胞造成傷害。但根據歐盟的食品科學委員會檢驗標準,烤肉也僅有15項內容須定期檢測;歐盟更不會因為廠商無法提供300多種物質的檢驗報告,就要求禁止烤肉產業銷售其商品。


↑圖說:在職研究生投書媒體指出,美、歐、日、韓等先進國家針對加熱菸這類產品均完成多年評估,認定其風險不高於傳統紙菸;然而台灣至今未提出具體審查標準,引發外界對審查透明度及科學依據的質疑。反菸團體指控廠商資料補件不全,拖延審查;支持者則質疑是否制度本身過度嚴苛,讓問題難解。(圖片來源:資料照片/photo-AC)

這顯示國際風險評估強調的是「關鍵指標」與「可驗證性」,而非無止盡的檢驗項目堆疊。目前加熱式產品在美國上市時,曾提供超過50種有害物質的濃度數據,證明多數致癌物含量大幅低於紙菸;但台灣審查標準始終未明文公布,若標準過度嚴格甚至模糊不清,恐導致評估無所依據、審查陷入停滯。

投書認為,如果風險評估無限放大,藥品有風險,香菸有風險,蓋水庫蓋發電廠也有風險,世上沒有任何科學家能證明風險不存在。如以此標準審查,人類文明將無一物可存,因為凡事均有風險。有害物質也有毒性程度上的差異,得窮舉有害物質來做為管制准駁依據,放眼世界聞所未聞。

毒物專家點出關鍵,認為真要確認健康風險,應從細胞或動物實驗著手,以實際生物反應為依據來評估整體危害;像是檢視細胞存活率、是否誘發慢性肺部病變,或是否引發動脈硬化等,這些方法也常應用於藥品與化妝品的風險評估上,具高度科學可信度。

投書者建議,台灣應比照國際慣例,建立具體、明確且可驗證的檢驗標準;若繼續停留在立場攻防與無止盡的資料要求中,不但無助於控管產品風險,也難以回應民眾對審查效率與透明度的期待。

投書指出,民眾關切的是,健康風險評估應該用更全面的風險評估辦法解決爭端,期待國健署維持中立,在法律授權範圍內,公平公正公開,以真正合理的標準完成健康風險評估以符合國民期待。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