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熱菸審查同規不同命 行政雙標疑雲再起 民團選擇性沉默惹議
2025/10/24 10:24:42文/品觀點編輯中心
加熱菸上市亂象延燒。兩家通過健康風險評估的業者,一家開賣即遭下架,另一家卻順利上架展示,引發行政雙標爭議。圖片來源:網路截圖
加熱菸上市風波持續延燒。兩家通過國健署健康風險評估、核准上市的加熱菸業者,一家在開賣當天就被以「包裝未標示尼古丁含量」為由緊急下架,另一家在三天內順利上架、公開展示,引發行政雙重標準爭議。
有網友在PTT與Threads社群發文質疑,兩家業者送審時提交的包裝樣本都未標示尼古丁含量,結果截然不同:一家依照送審原圖上市,國健署電話通知全台下架;另一家上架時包裝已印上尼古丁含量,網友質疑如何「神速改標」?
民眾拍攝的超商畫面顯示,近期上架的第二家加熱菸產品在全台連鎖超商展示面積擴大,菸櫃貼上加熱菸棒圖片,包裝外觀與品牌Logo清晰可見。被下架的另一品牌被要求不得展示、陳列,甚至禁止店員介紹產品,否則恐違法受罰。網友諷刺:「一個要躲起來賣,一個能擺出來秀,這叫依法行政?」

圖說:民眾拍攝畫面顯示,近期上架的加熱菸在超商擴大展示,被下架品牌則遭禁陳列與介紹。圖片來源/民眾提供
網友在脆文指出,首家上架的加熱菸產品被要求「顧客不能問、店員不能講、品牌不能露」,違者最高可罰50萬元,且常有反菸團體蒐證檢舉。但另一家產品開賣可公開展示,還能由店員介紹、掃碼入會。網友直言這是選擇性行政。
有網友在貼文下反諷,「以前反菸團體見菸就開罵,現在見到另一家品牌就裝瞎。」、「尼古丁也分國籍嗎?有的叫『違法尼古丁』,有的叫『特許尼古丁』。」。
學者質疑,主管機關對不同業者採取不同標準,恐違反行政一致原則。若包裝有瑕疵,依法應先通知業者限期改善,逕行下令下架,恐違反《行政程序法》。若另一家業者的包裝或展示違規,主管機關應一體查處。「行政權不能選邊執法,否則信任將崩塌。」有網友留言。
此外,反菸團體長期主張「禁止展示、嚴管品牌露出」,但在特定品牌上架後卻集體靜默,也被質疑「選擇性失聲」。網友酸言:「平常見菸就咬,現在遇到特定品牌就失聲。」「這場加熱菸風暴不是健康議題,而是行政誠信危機。」對於外界的質疑,國健署強調,審查與管理皆依法行政、一視同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