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談判速迅突破 挺直腰桿的啟示

分享:

美中談判速迅突破 挺直腰桿的啟示

2025/05/13 09:34:48文/觀點主筆室

美中經貿談判全球都在觀望,面對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大刀,中國毫不服軟,堅稱絕不屈服、奉陪到底。強硬的態度,讓川普頻頻自找台階。幾經你來我往,日前美中雙方在瑞士日內瓦密集談判後,旋即宣布雙方大幅調降對彼此的懲罰性關稅,全球市場瞬間鬆了口氣。惟台灣奉上台積電,還寄望與美共組民主供應鏈,似乎不如中國奉陪不屈服所得到的尊重與待遇。

美中經過一番僵持,期間屢屢互相放話,尤其是中國一開始就表明不屈服的態度,讓美國關稅這場戲有點演不下去。川普一個髮夾彎,美中談判來得既快又準。一喊瑞士見,雙方談判代表在兩天的會議之後,就宣布了第一輪互降關稅的大消息。

賴政府曾高舉「台灣優先談判」大旗,卻在關鍵時刻只能望著美中喬定見面,沒想到還真的彼此讓步;中國對美國進口關稅,從125%大幅調降到10%。美國對中國關稅從145 %,同樣調降115%到30%。美國對中國課徵的關稅,回到川普4月3號解放日之前水準。台灣卻繼續頂著32%高關稅的忐忑,卡在在門縫外。網友忍不住開酸,「中國30% 台灣還是32% 是這個意思嗎?」、「政府不是說台灣優先談判?」

問題或許不在於是否優先,而是我們談判的姿態與原則。在對美經貿政策上,台灣長年奉行「全面迎合」的策略,談判還沒開打,籌碼就已雙手奉上。從自揭供應鏈底牌、到政策全面配合,美方還沒開口,台灣就先「自動對號入座」。這樣的「無條件配合」,不僅無法換來實質讓利,反而削弱了我們的談判籌碼與主體性。

這波美中對等關稅談判,對美國而言,會不會是白忙一場?但無論如何,雙方此次都保住了「面子」,但也同時證明,強勢與策略是爭取讓步的必要條件。中國不是靠妥協得到成果,而是以硬碰硬的姿態逼出美方讓步。國際談判的謀略與手腕,台灣恐怕得多加把勁兒。

川普1.0美中經濟一度開戰。有了2018年的慘痛經驗,中方明顯多了戒心。當年雙方剛達成共識,美方轉身便祭重拳制裁,讓北京吃下悶虧。因此這次,中國態度如履薄冰,寧可謹慎再三,也不願重蹈覆轍。正因如此,他們在關鍵時刻「不跪」強撐,終於換來川普政府的實質退讓,90天的關稅降溫期,堪稱一次精準出擊。

這90天,是美中各自整軍備戰的緩衝期,也是其他國家與美國重新談判的黃金窗口。台灣若還只想靠「友誼喊話」與「價值聯盟」來談經貿,恐怕只會再次變成邊緣人。未來美國針對半導體的新關稅政策即將出爐,這將是台灣無法迴避的硬仗。政府若不能爭取比日韓更低的關稅,台灣出口將逐漸失溫。

中國挺直腰桿,在美中第一輪關稅談判中搶下佳績。台灣或許該想想我們為何不能?在全球愈來愈混亂的政經氛圍中,一味倚美反中真的可行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