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化身側翼民主蒙羞 「團結十講」恐成撕裂之源
2025/07/04 17:18:29文/觀點主筆室
總統賴清德的「團結十講」走到第四場,卻愈發令人錯愕。原本應該肩負安定社會、團結人民的元首,卻在講台上肆意抹黑在野黨,甚至引用來自綠營側翼長年流傳、早被多次澄清的謠言「馬英九自稱區長」煽動民心,毫無查證、毫無自覺,言之鑿鑿,卻是徹頭徹尾的虛構。堂堂中華民國總統,居然在全國矚目的講演中公開說謊,這不僅格局盡失,更踐踏了總統「君無戲言」的憲政分寸。
賴清德在團結十講中聲稱,前總統馬英九曾自稱「區長」。此一謬誤,過去在綠營側翼刻意造謠、渲染下不斷發酵。所謂造謠一張嘴,澄清跑斷腿。雖然是不實謠言,但在政治操弄激化下,只能陷入信者恆信的情緒禁錮裡。但,這一次,居然由總統在公開的宣講中,說出這麼一個超級謠言。賴清德不應是綠營側翼,也非地方民代層級,而是堂堂國家元首。總統可以信口開河至此,除了矇眼瞎挺的死忠青鳥,誰能對這個政府有信心?
總統談話本應經過文膽等層層修潤,錯誤恐非一時口誤。但事後總統府未做任何澄清、未有任何收回,反而默許其擴散成為政治攻防的素材,暴露了賴清德根本無意誠實對待民意與歷史,只在意話語是否能助長罷免動員、撕裂對立。若僅是政壇側翼胡言亂語,大家雖見怪不怪,也足令人憂心;但當這些流言登堂入室、成為國政講稿核心,恐造成國家信賴的全面崩壞。賴清德此舉不僅令人質疑其個人誠信,也形同替長年散布謠言的政治側翼背書。側翼造謠本是無本生意,一旦有了總統加持,殺傷力不可小覷。賴總統不僅沒能遏止惡意流言的風氣,反而成為它最有力的傳聲筒。
十講變亂講,不僅踐踏民主,更揭露出賴政府對一黨獨大的偏執與焦慮。在面對「大罷免」壓力之際,賴清德選擇以行政資源全面迎戰,醜化在野黨對預算的監督,刻意混淆「刪除」與「凍結」的區別,再套上「親中」、「賣台」等政治標籤,目的恐是欲透過群眾動員掩蓋執政不力,以政治清洗掃除朝野制衡機制。
總統應該是民主的守護者,而非民粹的煽動者。民主社會容許競爭、允許立場分歧,但不容國家元首扭曲是非、操弄謠言,更不能將「假訊息」變成「國政資訊」。我們無法想像,一位總統居然可以無需查證地散播多年謠言,然後不必面對任何政治責任。若這樣的標準成為常態,未來還有誰能信任政府提供的任何數據與敘事?
總統不能說謊。說謊的總統,無論講得多麼動聽,都無法贏得人民信賴。如果總統恣意散布謠言,論述不實的預算數字,卻漠視抗議,七月二十六號的大罷免投票,恐怕不僅是政黨之爭,而是關乎台灣人民的未來選擇,攸關台灣民主能否健康存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