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0萬元注資海洋科技 海委會擴大補助計畫啟動藍色創新動能
2025/04/10 11:59:09文/記者 賴君欣
海洋科技正逐步成為推動台灣永續發展的重要引擎。為深化科技應用、強化海洋治理能力,海洋委員會今年持續推動「海洋科技專案補助計畫」,進入第二年便大幅擴增補助規模,總經費達新臺幣7,500萬元,補助30項涵蓋海域防護、污染防治、智慧載具等關鍵領域的創新研究計畫,展現政府對海洋科技發展的高度重視。
↑圖說: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及國立成功大學設計無人水面及水下異質協同載具。(圖片來源:海洋委員會提供)
海委會指出,台灣四面環海,擁有得天獨厚的海洋條件,而科技正是開啟這片藍色資源的鑰匙。透過本專案計畫,政府希望強化海洋科技研發的深度與廣度,從海洋生態保護、監測技術、無人載具應用,到海難救援及跨域數據整合等,全面提升台灣在全球海洋科技領域的競爭力。
↑圖說:國立成功大學設計智慧海洋水聲監測系統。(圖片來源:海洋委員會提供)
延續去年度補助成果,今年的補助計畫在內容與規模上都有顯著升級。去年僅投入新臺幣1,400萬元,已成功促成多項技術突破,例如研發無人水面載具、異質載具協同技術、智慧避碰導航系統等,提升資料蒐集效率與研究安全性,為海洋監測及研究任務提供更高效能的工具。今年則進一步關注海洋廢棄物治理、情報蒐集與共享機制建構,以及急難救援系統的強化,讓科技發展更貼近實際需求,也更具前瞻性。
↑圖說:國立成功大學設計自主式無人風力載具船體。(圖片來源:海洋委員會提供)
海委會表示,未來將持續攜手國內大專院校、研究機構與產業界合作,推動跨領域創新,並促進研究成果加速轉化為實用技術,帶動整體海洋產業升級與轉型。在全球氣候變遷與環境挑戰日益嚴峻之際,發展具前瞻性的海洋科技,不僅關乎產業競爭力,更是守護海洋永續的關鍵策略。海委會也期盼透過持續投資與制度支持,開創台灣海洋科技新局,為全球海洋環境保護貢獻更多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