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胖症殺手!250萬糖尿病患8成過重 死亡風險暴增2倍
2025/11/04 16:50:50文/品觀點綜合編輯
台灣糖尿病防治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全國糖尿病患者人數已經突破250萬大關,更令人憂心的是,每年仍以約2.5萬人的速度持續增加。國內醫界觀察發現,這些糖尿病患者當中,高達八成同時合併過重或肥胖問題,形成醫學界所稱的「糖胖症」,對全身器官造成嚴重負擔。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楊偉勛在今日舉辦的記者會中指出,所謂糖胖症是指身體質量指數BMI大於27的糖尿病患者。肥胖造成的油脂浸潤會導致身體胰島素分泌能力下降,當肥胖與糖尿病同時存在,便會加重糖尿病病情。更嚴重的是,糖胖症不僅會使全因性死亡風險提升超過2倍,因心血管疾病導致的死亡風險也增加近1.8倍。
美國糖尿病學會近年提出「心臟–腎臟–代謝症候群」概念,強調糖胖症會導致血壓升高,使血管內壁受損,引發栓塞,造成心臟與腎臟負荷倍增,增加心臟病及慢性腎病風險。然而,統計顯示僅有不到三成患者執行體重管理,形成健康隱憂。
為協助糖胖症患者獲得更全面的治療照護,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自2024年開始推動「糖心胖三合守護計畫」,透過醫療團隊衛教、追蹤與符合國際指引建議的藥物治療,協助患者同時達成控糖、減重與器官保護三大治療目標。計畫號召全台122家醫療院所參與,歷時近十個月。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部長楊宜瑱表示,計畫調查顯示民眾對血糖控制普遍有正確認知,但對體重影響的認知仍待加強。最終共有883位糖胖症患者接受完整衛教、追蹤及治療。成果顯示,參與計畫的患者共減重3708.6公斤,平均腰圍縮小近5公分,相當於褲頭小了兩個尺碼,更有半數患者的糖化血色素降至理想目標。
楊偉勛強調,體重是重要的身體狀況表現指標。糖尿病患除了注意血糖、血壓變化,務必也要注意體重變化。如果血糖控制不好、身體已經從尿液流失大量糖分,體重還是突然暴增,顯然就是因為飲食過量;反之如果血糖很高,體重卻下降,則代表代謝崩盤,所有營養都無法吸收。
糖尿病學會建議,糖胖症患者應及早就醫,在初診時即完成糖、胖、心、腎及其他共病風險的全面評估。同時患者應化被動為主動,透過「診間四問」與醫師充分溝通,包含了解自身血糖、體重、腰圍與BMI等體位指標,確認心腎等共病風險,與醫師共同設定治療目標與選擇合適藥物。
在122間參與院所當中,有12家醫療院所以優異表現獲得表揚。榮獲「特優獎」的包括三軍總醫院、台中榮民總醫院、華謙家醫科診所及陳宏麟診所;「優選獎」為林口長庚醫院、衛福部台北醫院、陳霆昌安糖診所與曾競鋒診所;「佳作獎」由新光醫院、高雄新正薪醫院、芯禾診所及博新小兒科家庭醫學科診所獲得。
面對糖胖症的威脅日益嚴重,醫界呼籲患者必須同步控糖、減重、護器官,透過完善的醫療照護與自我管理,才能有效降低併發症風險,維護生命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