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三餐都吃白飯卻很少糖尿病?醫揭關鍵原因
2025/10/22 13:28:31文/品觀點綜合編輯
近年來,糖尿病已成為全球重大健康問題,台灣更是受到嚴重影響。截至2024年底,全台糖尿病患者已突破250萬人,並位列十大死因之一。面對如此嚴峻的情況,許多人開始關注鄰國日本的飲食習慣,好奇為何日本人三餐吃白飯卻似乎較少罹患糖尿病。
知名醫師網紅蒼藍鴿(本名吳其穎)對此提出專業解釋。他指出,認為日本人「不會得糖尿病」其實是一種誇大的說法。事實上,受到飲食西化的影響,日本的糖尿病盛行率也在逐漸上升。不過,相較於全球水平,日本的糖尿病發病率確實屬於中等偏低的程度。
蒼藍鴿進一步分析了日本與台灣在飲食和生活習慣上的差異。雖然兩地都以白飯為主食,但日本的飲食方式普遍較為清淡,少油少鹽,鮮少出現如滷肉飯、炒飯等高油脂料理。此外,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步行是主要的通勤方式,這種高活動量的生活方式有助於血糖控制和肌力維持。
醫師強調,第二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是熱量攝取過剩,導致內臟脂肪堆積和腰圍增加。而過多的熱量通常來自於油脂或糖分,這些往往與碳水化合物一起出現在高熱量料理中,如炒飯、豬油飯等,才讓碳水主食被誤解為糖尿病的元凶。
這一觀點引發了廣泛討論,許多網友指出台灣民眾外食依賴度高,手搖飲料氾濫,加上運動量不足,才是導致糖尿病高發的關鍵問題。有網友表示:「日本沒有早餐店的咔啦堡加大冰奶」、「在台灣一天能走3公里的太少。去日本一天隨便都破10公里」、「日本不會走一走就遇到蔥油餅、雞蛋糕、紅豆餅、鹹酥雞、雞排、珍珠奶茶店」。
與此同時,全球醫療界也在積極尋找對抗糖尿病的新方法。國璽幹細胞應用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最近宣布,其合作夥伴VRISG完成了脂肪來源間質幹細胞(GXIPC1)治療第一型糖尿病的第一期臨床試驗,並獲得越南衛生部的證明書。這項突破性研究為糖尿病治療帶來新的希望。
國際糖尿病聯盟(IDF)的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數已達5.89億,預計到2050年將上升至8.53億。相應的醫療費用也在逐年攀升,從2024年的1.015兆美元預計增至2050年的1.043兆美元。這些數據凸顯了糖尿病防治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面對日益嚴重的糖尿病威脅,醫療專家呼籲大眾應該注意日常飲食習慣,控制熱量攝入,增加運動量。同時,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及早發現潛在風險也至關重要。只有通過多方面的努力,我們才能有效降低糖尿病的發病率,維護全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