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痛吞嚥卡卡是唾液腺在求救? 了解唾液腺發炎警訊
2025/10/22 16:02:45文/由NOW健康授權轉載
【NOW健康 辰蘊如/台北報導】50歲的張太太近幾個月發現身體出現奇怪的現象,每次吃飯時右邊下巴就會慢慢腫起來,但用餐結束後2至3小時又會自己消腫,因為不太痛所以一直沒放在心上。直到上週開始,腫脹持續的時間越來越長,還伴隨明顯疼痛,張太太才驚覺不對勁趕緊就醫。醫師檢查後發現她的口腔底部局部腫脹,唾液管開口還有膿液流出,經過X光確診是唾液腺結石引起的發炎。其實這種狀況並不罕見,很多人會誤以為只是落枕或淋巴腫大,但如果伴隨吞嚥異物感或轉頭疼痛,很可能就是唾液腺正在發出警訊。
唾液腺發炎是身體在發出警訊 最容易讓人中招的原因是「水喝太少」
臺安醫院口腔顎面外科葉庭筠醫師解釋,口腔周圍有分別位於臉頰兩側、下巴和舌頭下方等三對主要大唾液腺,這些腺體每天默默工作,製造出1,000多毫升的口水來幫助消化、潤濕口腔和維持口腔清潔。這些唾液腺有時可能因為結石阻塞或是細菌感染而發炎,常見的致病菌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等。
最容易讓人中招的原因其實就是「水喝太少」,當身體缺水時,唾液分泌減少則細菌就容易在唾液腺腺管開口周圍繁殖造成感染。此外,還有唾液腺結石的因素造成慢性發炎,這些小石頭會堵住唾液排出的管道,唾液流動受阻細菌更容易入侵;某些高血壓藥物、抗組織胺、抗憂鬱藥等藥物也會導致口水減少,長期服用的患者也要特別注意。
葉庭筠醫師說明,唾液腺發炎的典型症狀包括臉頰或下巴腫脹、疼痛、口臭,張嘴時會不舒服,嚴重的話還會發燒;如同前述個案張太太「吃飯時腫、吃完又消」的反覆現象,往往也是唾液腺結石在作怪,千萬不要因為會自行消腫就輕忽它。
部分急性感染只要使用抗生素就能控制 遠離唾液腺發炎多注意日常警訊
如果真的得了唾液腺發炎怎麼辦?葉庭筠醫師表示,大部分急性感染只要使用抗生素就能控制,療程結束後通常不會再復發。對於慢性反覆發作的患者,則需要進一步的影像或內視鏡檢查,找出病因並搭配藥物治療及生活型態的調整,治療效果也很好。若是唾液腺結石造成的問題,不再只能像傳統需整個切除唾液腺的治療,現今可透過微創手術處理,大幅降低手術風險和後遺症。
預防其實比治療更重要,葉庭筠醫師最常叮嚀患者「多喝水」,這真的不是老生常談。每天至少喝2,000毫升的水,讓身體不缺水、口水正常分泌,自然就能把細菌沖走。
另外,口腔清潔絕對不能偷懶,早晚刷牙加上使用牙線,保持口腔乾淨就能大大降低感染機會;而抽菸或喝酒都會影響唾液分泌,更容易造成發炎現象。身體的小警訊都是在提醒我們要多照顧自己,別等到大問題才後悔莫及。
# 首圖來源/Freepik
◎原文,本文內容已獲 NOW健康 授權,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