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政府 鄭麗文與黃國昌的歷史新頁?

分享:

聯合政府 鄭麗文與黃國昌的歷史新頁?

2025/10/22 13:56:07文/觀點主筆室

國民黨新主席鄭麗文上任,第一個政治風向球,不是內鬥收攏,也不是藍營整軍,而是回應民眾黨的「聯合政府」構想,宣示藍白合作不再只是權宜之計,而是布局2028政黨輪替的開端。她點名基隆市長謝國樑邀民眾黨籍副市長邱佩琳的「基隆模式」,稱可做為藍白合的示範。民眾黨主席黃國昌拋出日本經驗當伏筆。第一時間雙方唱和俱佳,但藍白真要聯手撼動綠營政權,鄭麗文的兩岸政策與黨內量能,仍待考驗。

藍白兩黨若真要走到聯合政府,須先跨越三道難關:理念歧異、權力分配、以及地方選戰的互信機制。黃國昌強調,民眾黨推動聯合內閣、聯合政府,不是以位置的分配,而是先政策、先價值、先願景,求同存異,盤墊那些可以共同合作,那些各自堅持保留,並與社會進一步溝通對話。民眾黨會開大門、走大路,說清楚、講明白,相信這會是一個成熟民主的討論方式。鄭麗文,曾經是綠營悍將,上任後一改過去藍營溫吞的落寞貴族風格,論述藍白合作構想沒在客氣。但能否取得國民黨內部信任,仍是「藍白合」一大變數。

先以理念來看,民眾黨強調政策導向、非意識形態,而鄭麗文上任時喊出「我是中國人」、「兩岸強強聯手」等語,立場鮮明,不但引發黨內南部政治人物憂心,黃國昌對此也選擇避而不談,僅重申「守護民主法治的生活方式是共同價值」,顯示雙方在國家定位問題上仍存差異。理念若不契合,再漂亮的合作藍圖都將化為烏有。

其次是權力分配。鄭麗文讚許藍正白副的基隆模式,視之為可行模板,但前民眾黨立委陳琬惠隨即提醒,不應預設誰為正誰為副,而應以願景為主導。若藍白合作仍以席次換位子為核心,那麼聯合政府將難脫政權聯姻的質疑。德國與日本的經驗顯示,聯合執政的成功關鍵,不在形式的分贓,而在能否建立透明協議、明確政策分工與互信協調機制。

第三是地方實驗。2026地方選舉將是藍白合作的第一場期中考。新北、宜蘭、嘉義、彰化等縣市若兩黨各自提名,勢必互相牽制。若能協商出「共推一人」機制,不僅能最大化選票,也能成為2028年中央聯合政府的前導演習。黃國昌強調將責成民眾黨政策會舉辦「地方聯合治理論壇」,可見其意圖以理論與制度化的方式,鋪設合作的制度基礎。

藍白合不是新題,但鄭麗文上任後,讓這個議題重新獲得政治張力。她的挑戰,不僅是如何讓黨內接受聯合治理,也要讓藍營保守派理解,在三黨鼎立的時代,不合作就等於邊緣化。她若能穩住中間路線,兼容民眾黨專業色彩與國民黨的地方動員力,藍白合將不只是權宜之策,而是重塑政治結構的契機。

民眾黨指出,日本自民黨與維新會近期簽署聯合政權協議,提供一個值得借鏡的範例。在多黨政治之下,聯合政府是治理而非鬥爭的延伸,是理性妥協的成熟象徵。台灣政治若能少一點意氣用事、少一點政黨對立,而多一點制度化協商與共同治理的誠意,也許藍白合的未來,不只是政治算計,而是民主深化的契機。

聯合政府不是浪漫口號,而是制度考驗。鄭麗文與黃國昌若真心為國,必須放下政黨的戒備與個人光環,真正合作才可能帶來社會的安定。唯有共享治理,才可能迎來政黨輪替的最後勝利。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