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台灣受訪者自認退休金準備不足 《宏利亞洲康健調查》揭密!

分享:

58%台灣受訪者自認退休金準備不足 《宏利亞洲康健調查》揭密!

2025/08/13 14:06:00文/資深記者 李錦奇
58%台灣受訪者自認退休金準備不足  《宏利亞洲康健調查》揭密!

《宏利亞洲康健調查》顯示,亞洲各地的民眾對長壽有了新的見解,除了追求壽命,更重視有品質的生活。

此調查是在今年1月至2月期間進行,其中,收集了1000名年滿25歲或以上的台灣成年人意見,探討隨著預期壽命持續上升,人們對長壽的態度。

調查顯示,在台灣,有54%受訪者認為保持財務獨立、優雅老去,以及實現自己最理想的生活方式,比單純延長壽命(8%)更重要,顯示台灣人認為長壽定義已經轉變,活得久還不如擁有有意義、有品質的人生。

宏利投信總經理王俊傑指出,經常有人會問,有了健康才有財富,或者有了財富才有健康? 其實沒有先後,兩者都需要認真準備與培養,才能實現有意義、有品質的人生。

調查顯示,台灣人將「身體健康」視為最重要因素,然而,台灣有40%受訪者正在面臨或擔憂足以其影響生活的身體/心理健康問題。許多受訪者忽略了支持身體健康的關鍵行為應該隨之改變,這些改變可能對他們的未來產生重要影響。

只有三至四成的受訪者有採取增強身體健康的行動,只有約兩成的人有在監測健康指標,例如肌肉量、握力強度、平衡力等。這可能表明人們對於能顯著改善健康並幫助實現晚年獨立生活所該採取的行動缺乏全面認識。

而隨著大衆愈來愈意識到財務健康與長壽之間的密切關係,在「身體健康」之外,台灣人還重視「財務健康」。

調查發現,在為退休準備進行財務規劃時,台灣有將近半數的受訪者最重視能「確保退休期間有穩定收入來源」因素,而有37%者則認為能「因應通膨」最重要。

調查也發現,雖然高達71%的台灣受訪者認為財務狀況對身體與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響,但這項認知並未完全轉化為充足的財務準備以支應更延長退休期間的獨立生活;有58%的台灣受訪者認為退休財務準備不夠,較整個亞洲平均43%的比例高出不少。

在台灣,現金、儲蓄和定期存款占其金融資產將近一半,遠超過其他具有長期投資回報潛力的資產類別,面臨通貨膨脹侵蝕價值的風險,顯然台灣許多人並未採取必要的投資行動來改善財務狀況,與其對退休準備的期待有落差。

持有大量現金並不願投資於高回報潛力的資產類別,有可能錯失資產增值機會,也無法提供維持健康及支應退休需求的長期收入。王俊傑認為,雖然現在台灣的投資工具愈來愈多元,但也因為選擇眾多,更需要挑選適合自己的配置,採納專業建議進行投資或資產配置,可望強化其資產報酬,而多元化配置,能緩解單一資產的波動風險,特別是透過能提供優質收益的資產類別來打造適合的投資組合,有助為長遠財務實力構築堅實的基礎。

同時,相對於偏重資產的短期增值能力,王俊傑也提醒民眾,手邊的資產配置或投資組合,不是一套適用到底,現在市場波動不斷,必須不時的觀察市場,定期檢視並適時調整才能優化投資組合,讓資產長期能增值,才得以支應退休生活的需要,從而提升生活品質。
 
 宏利亞洲康健調查已邁入第六年,最新一次的調查於2025年1月與2月透過線上自填問卷方式進行,涵蓋九個市場。此次調查共訪問了9034位年滿25歲的民眾,男女比例平均,分別來自中國(1000人)、香港(1013人)、印尼(1000人)、日本(1000人)、馬來西亞(1000人)、菲律賓(1000人)、新加坡(1021人)、台灣(1000人)與越南(1000人)。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