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經濟領航者成了國家風暴中的迷航者

分享:

當經濟領航者成了國家風暴中的迷航者

2025/08/07 14:49:28文/觀點主筆室

賴政府大罷免大潰敗,內閣改組聲浪高漲;對美關稅談判失利,更是全面檢視內閣的重要時機。在全球經貿秩序重組、台灣面臨百年一遇關稅海嘯之際,最不能出錯的,就是經濟部長這個位置。可惜,我們卻目睹了一場令人瞠目結舌的現實悲劇。經濟部對國家產業發展影響重大,所轄還包括電力與治水等重要的基礎建設,卻任由屢在狀況外的人佔缺神遊。令人擔憂的是,卓內閣裡尸位素餐或擺錯位置恐非單一個案,在台灣經濟被迫轉型之際,豈能不好好重新檢視。

台灣面臨強權磨刀霍霍,川普高舉「對等關稅」大旗,台灣苦吞20%重稅,民間如坐針氈,而經濟部長郭智輝對企業的回應卻不是策略、不是協商,而是一連串讓人錯愕的「舉例」。4000億美元的投資喊價,倘若真為政府承擔,等同四年中央預算;若轉嫁民間,勢必牽動產業出走與就業崩盤。他卻以「是舉例」、「還沒談」等語輕描淡寫,對人民而言,這不是不負責任,是荒誕。

更荒唐的是,川普親口在電視媒體說出台積電擬赴美投資3000億美元,郭智輝面對記者提問,第一時間竟反稱是假消息。當記者提醒消息來源為川普本人,他改口說「沒研究這命題」;記者追問,竟又推拖「這是台積電的事」。一連串回應令人錯愕。不但卸責,也令人懷疑郭部長平常回應社會就是如此輕慢?消息查都不查,就信口稱是假訊息。別說號稱半導體出身的部長,台美關稅談判當前,經濟部官員竟能對美方動作如此輕忽?川普一言一行都攸關台灣產業命運,部長卻還沉浸在新聞未讀、情勢未察的迷霧中。

而這些絕非單一個案。從他以「蒙古症」比喻美國企業,到說出「不必每戶裝冷氣」、「電價不是越低越好」,再到如今面對記者提問一再失言,卻從不見自省。試問,這樣的官員,是要帶領產業突圍、還是要拉著大家一起沉淪?

執政黨726大罷免大挫敗後,民意翻湧,內閣改組聲浪高漲,行政院長卓榮泰鬆口「要回應民意」。但民進黨至今未有動作,一般預料,內閣改組應會落在823第二波大罷免之後。七月大罷免已經證明了民眾反對撕裂社會的內耗,在野黨直指,第一個該下台的就是卓榮泰。可惜,民進黨執迷不悟,硬要浪費國家資源,無視關稅與風災都亟待善後,繼續消耗人民血汗錢與解決問題的黃金時間。

郭智輝對關鍵國際談判無感、無策、無據;對產業焦慮,則隨口喊價卻不兌現;對重要的新聞發展,則充耳不聞、毫無掌握。民眾黨黃國昌直指其「荒腔走板、漫不經心」,連勘災也形同「路人甲」,水利署隸屬經濟部,部長卻在重大災情中站得遠遠。不禁令人懷疑他能領導經貿大局嗎?或已經在消耗去職前的垃圾時間?

台灣面對的不是一場小波折,而是一場結構性的經貿戰爭。錯用一人,毀的是整代產業。郭智輝若不知所為,請還人民一個明確交代,別讓整個國家,為執政的無能買單。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