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發1萬風向怎吹 最新數據揭「好感度」藍大於綠?
2025/07/17 17:44:38文/QuickseeK快析輿情數據庫
美國陸續公布各國對等關稅稅率,同時國內面臨大罷免投票在即,立法院會上周三讀通過國民黨版《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明定每人普發現金1萬元。國民黨立委主張比照新加坡、韓國普發現金抗通膨,還加碼宣布將捐贈社福機構「苦民所苦」。但民進黨立委抨擊在野黨是為「一次撒幣救罷免」、「政策買票」,擔憂可能因此衝擊租金補貼、治水、各縣市軌道建設等經費。行政院長卓榮泰更直言,政府歲計賸餘不足,無從支應普發現金的2,350億元,意即若欲依法普發現金,勢必得舉債1,014億元因應。
TPO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透過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庫,蒐集今年7月1日至7月15日之間,網路社群平台上關於「普發1萬」輿情聲量數據。整體而言,調查期間半個月內,每日平均聲量約4.7萬多則左右,但直到7月11日立法院正式三讀特別條例後聲量才全面爆發。在前期醞釀階段,第一個小聲量高峰出現在7月4日,熱門話題為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發文諷刺總統賴清德「雜質說」,直言「『雜質』的基層生活,不是『執政權貴』能夠了解」,呼籲賴清德「苦民所苦」,當天聲量超過4.1萬則。而在立法院正式立法後,連續3天聲量都超過10萬則,來到聲量高峰期,如7月12日的熱門話題為民眾呼籲「拒領」普發現金避免落入「藍白詭計」,還有人透過社群平台貼出拒領切結書響應,單日聲量超過14.1萬則,在網路上全面發酵。
有趣的是,國民黨與民進黨陣營對於普發現金的立場可說是南轅北轍,支持方強調「還錢於民」、「顧民眾荷包」等論述,反對方則質疑與7月26日罷免投票有關,認為是「花你我的錢,救他的罷免」、「債留子孫」,或比較國民黨版特別條例刪除撥補台電預算、增加普發現金,是犧牲「365天供電安全」來發現金。總體而言,在普發1萬的相關討論中,「國民黨」相關聲量達21.2萬則,「民進黨」相關聲量約17.8萬則,國民黨聲量高於民進黨,而好感度方面以0.39稍微領先民進黨的0.32,雙方也積極針對對方論述進行攻防,例如藍營認為政府必須承諾改革能源政策,否則撥補台電只是把人民當提款機,綠營則反擊,稅收若超徵(指實徵數超過預算數)也應按比例分配,不該拿稅金去「買票」。
若進一步透過主題風向分析,觀察網路負面聲量留言內容,在熱門的討論面向中,高達27.8%的聲量認為「領歸領還是會罷免」佔比最高,15.2%反駁「普發現金不是債留子孫」,15.1%批評「民進黨能源政策錯誤」,9.9%提及「超徵的稅收本來就該還錢於民」,9.1%認為「普發現金的確是政策買票」,8.6%提出「普發現金立法過程違憲」,7.9%藉由時事呼籲「7月26日投下同意罷免票」,6.5%認為「不開心可以把錢捐出去」。綜觀數據結果,在熱門討論面向中,有高達35%聲量將普發現金與「罷免藍委」議題連結,表示要投下同意票,另有17%聲量批評普發現金有違憲、政策買票等疑慮,風向並非一面倒地支持在野黨,顯示想以此獲得政治支持的轉化率恐不高,但不容忽視的是,批評民進黨政府的聲量也不小,正反聲量佔比持平,沒有一方特別佔上風,符合前文提到的好感度數據。
從整體網路輿情聲量與好感度數據分析觀察,雖然國民黨陣營在總體聲量與好感度方面略略佔據優勢,但與民進黨陣營的差距並不大,無論是支持或反對普發現金方,似乎都還沒有確實佔據主流民意論述,僅能鞏固核心支持者。這代表著,普發現金議題延燒多日以來,雙方在此議題上的操作效果依舊相對有限,並未使單一政黨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