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保署結合在地企業團體 共創海洋保育新篇章

分享:

海保署結合在地企業團體 共創海洋保育新篇章

2025/07/16 12:03:47文/記者 賴君欣
海保署結合在地企業團體  共創海洋保育新篇章

隨著《海洋保育法》於7月正式上路,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15日在宜蘭頭城啟動「責任海域.在地守護」串聯行動,邀集在地團體、企業代表及保育學者實地走訪頭城海洋保護區,透過e-DNA採樣、小海龜野放及友善賞鯨等實地演練,轉化企業ESG從書面指標為具體行動,開啟全民參與海洋保育的新里程。

↑圖說:海保署與漁業署、宜蘭頭城區總幹事、里長及輔導團隊至頭城水產動植物繁保育區現勘。(圖片來源:海洋保育署提供)

活動吸引超過60位來自政府單位、企業、學界與民間的夥伴,透過親身參與了解頭城保護區如何從中度提升為高度保護,並見證在地巡守力量與制度建構的實質成效。海洋委員會主任委員管碧玲表示,海洋保育法的全面施行,意味政府對海洋永續承擔更重責任,在人力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唯有串聯地方、企業與民間組織的力量,才能達成「每一處保護區都有人守護」的願景。

目前全台71處海洋保護區中,僅有44處具備巡守機制,過去成效評鑑中仍有逾四成被歸為中低度保護,凸顯人力與資源的不足。而頭城的成功轉型,正是海保署近兩年與在地組織密切合作的成果,不僅透過教育與制度協調推動管理調整,也逐步凝聚共識與地方支持。

↑圖說:中華鯨豚協會曾鉦琮秘書長宣導友善賞鯨及海龜救援行動。(圖片來源:海洋保育署提供)

海保署署長陸曉筠強調,保護區管理需要制度與時間累積,海保署將持續陪伴如頭城、七美等地區建立長期保育機制。她指出,此次活動不僅是經驗分享,更是一場觀念實踐。透過搭船巡區、海龜野放與賞鯨宣導等活動,企業與各界親身理解保育工作的挑戰與意義,將ESG理念真正落實至海洋現場,轉化為社會影響力。

↑圖說: 海保署署長陸曉筠與宜蘭頭城里長、巡守隊員及輔導團隊交流_頭城水產動植物繁保育區管理經驗。(圖片來源:海洋保育署提供)

活動中,由中山大學與台灣海洋大學學者示範海洋生態調查方法,鯨豚協會則進行友善賞鯨與海龜保育知識分享,讓參與者對於如長鬚鯨擱淺、綠蠵龜救援等議題產生更深共鳴。各界交流熱絡,也象徵海洋保育工作正在突破部門藩籬,逐步擴大「在地守護.全民參與」的影響力。

海保署表示,這場串聯活動只是起點,期盼未來有更多企業與社會團體投入責任海域的守護任務,從理解出發,轉向長期投入,為臺灣海洋永續注入更多行動與希望。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