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領先全國通過碳預算 府會攜手打造淨零轉型典範城市

分享:

高雄領先全國通過碳預算 府會攜手打造淨零轉型典範城市

2025/06/03 11:50:10文/記者 賴君欣
高雄領先全國通過碳預算 府會攜手打造淨零轉型典範城市

高雄市在淨零轉型之路再度領先全國。高雄市議會於6月2日三讀通過《高雄市碳預算(2025-2026年)》,不僅是全市首度編列碳預算,更創下全國地方政府首例。這項突破性政策象徵府會攜手合作,為高雄邁向淨零目標奠定制度基礎。

↑圖說:高雄市碳預算正式通過議會審議(圖片來源:高雄市環保局提供)

高雄市政府表示,碳預算制度根據市府去年公布的《淨零城市發展自治條例》第四條設計,仿效英國經驗,每兩年為一期,透過預估城市未來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設下總量上限,搭配具體減碳方案,系統性地引導城市朝向長期減排目標邁進。

環保局指出,首期碳預算涵蓋2025至2026年,評估橋頭科學園區、楠梓產業園區等重大開發案,以及人口變動所帶來的排放增量,推估兩年內可能增加242萬噸溫室氣體。針對增量,高市府規劃16項量化及57項配套減碳措施,橫跨產業、能源、運輸、公部門、廢棄物處理及污水下水道等六大領域,預期可削減高達383萬噸排放。

↑圖說:高雄市碳預算歷經10場次以上專家、產業、公民團體溝通會議(圖片來源:高雄市環保局提供)

環保局長張瑞琿表示,經盤點整體增減因素後,2025至2026年碳預算總量設定為5,093萬噸,相較於2005年基準年,約減少23%。該預算以2022年排放數據(5,235萬噸)為基礎,經多輪諮詢會議凝聚共識,歷經超過十場次的公聽、協商會議,整合專家學者、產業及公民團體建議,並經市府永續會審議後送交議會通過。

張瑞琿也指出,碳預算不是金錢預算,也不具強制性,而是一項預測工具,用來設定全市在一定期間內可接受的排放總量上限,提供政策施作依據,兼顧產業發展與永續目標。她也指出,市議會在審議過程中提出監督機制、碳權制度與產業轉型輔導等建議,將列為下期碳預算調整方向,確保制度更趨完善。

高雄市府強調,碳預算制度的落實,標誌著城市治理進入以科學數據為基礎的新階段,未來將持續結合社會各界力量,推進城市邁向淨零排放願景,打造可長可久的永續發展典範。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