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邁入海域化學災害應變新紀元 首支專業技術小組正式成軍

分享:

臺灣邁入海域化學災害應變新紀元 首支專業技術小組正式成軍

2025/05/14 11:57:06文/記者 賴君欣
臺灣邁入海域化學災害應變新紀元 首支專業技術小組正式成軍

臺灣在海洋化學災害應變體系上邁出歷史性一步。海洋委員會主任委員管碧玲於13日主持「海域化學事故專業技術小組成立儀式」,親自授旗給全臺首支由中央主導、跨部會整合、訓練有素的專業應變團隊,宣告臺灣正式進入海域化學事故應變的元年。

↑圖說:海委會主委管碧玲13日正式授旗,宣布台灣首支海域化學事故專業技術小組成立。(圖片來源:海洋委員會提供)

這支60人組成的技術小組結合了跨部會專才,包括3位化學技術專家、5位現場應處人員,以及13位已取得海上危害性物質(HNS)指揮級訓練資格的海委會成員,另有39位曾赴海外受訓,來自環境部、內政部、交通部、經濟部及多個地方政府的專業人員。這支團隊具備即時應變與科技分析的能力,將在海上化學污染發生時,於第一線迅速研判災情、展開處置,將污染控制在最小範圍。

管碧玲強調,該小組的實戰價值在於成員經驗豐富,熟稔從現場偵測、污染物判讀到通報處置的整體流程,結合全天候待命的應變系統,可大幅縮短反應時間、降低災害擴散風險。此次儀式現場同步展示了多項尖端應變設備,包括紅外光譜儀(FTIR),可針對固體、液體與氣體三種態樣的化學物質進行即時分析,並提供精準判讀,提升現場決策效率;現場也公開專業防護裝備,展現團隊在高風險環境下執行任務的安全防線。

↑圖說:小組成員多數具備多年災害應變實戰經驗,可有效縮短應變時間、降低危害風險。(圖片來源:海洋委員會提供)

管碧玲回顧2023年帛琉籍「天使輪」在高雄外海傾斜沉沒事件,雖未載運化學品而未釀成嚴重污染,卻讓她深刻體認臺灣對海域化學災害的應變量能仍有強化空間。自接任主委後,她即指示海洋保育署推動海上化學災害專業訓練、實兵演練與兵棋推演,並修訂《重大海洋污染緊急應變計畫》,建立預防、整備、應變與復原的全流程標準作業程序,為今日技術小組的成立奠定基礎。

此次儀式除授旗外,也邀集多位曾參與HNS訓練的專業人員,以及海巡署、環保署、航港局等單位與會,體現中央與地方、多機關之間的聯防合作網絡已初步成形。

↑圖說:現場也展示防護裝備,確保小組成員能在高風險環境中安全執行任務。(圖片來源:海洋委員會提供)

在致詞中,管碧玲三度懇切呼籲小組成員,以最高標準面對每一次海上化學事故應變任務,並承諾海委會將持續強化訓練、整備資源,深化跨部門協作,打造一套能與國際接軌的海洋守護體系。她強調,守護海洋是對未來世代的責任,技術小組的成立不僅是體制建構的里程碑,更是臺灣面對災害挑戰時的堅強後盾,將成為維繫國人生命財產與海洋生態安全的關鍵力量。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