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性病激增!16歲男生不舒服就醫 醫一看嚇一跳
2025/05/12 13:39:10文/品觀點綜合編輯
根據臨床醫師觀察,近5年來因性病求診的年齡層明顯下降,20歲左右的年輕患者增加了3成。其中一位泌尿科醫師顧芳瑜分享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案例:一名16歲男學生因生殖器出現白色分泌物就醫,檢查結果顯示同時罹患淋病和菜花。這名男學生來自單親家庭,平時缺乏性教育,不了解性行為的風險。
專家指出,青少年性病激增的原因複雜,不能單純歸咎於性觀念開放。約砲文化盛行是推波助瀾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家長透露,高中生透過約砲APP進行交易,包養費用高達每月14萬元。這種現象不僅增加了性病傳播的風險,還可能導致其他危險情況。
另一個關鍵問題是性教育的不足。國教盟理事長王瀚陽指出,現行性教育師資培訓不足、資源縮水,導致青少年在懵懂無知的情況下付出健康代價。新莊國中健教老師馮嘉玉坦言,性教育課程的深度和廣度往往取決於授課教師,有些老師可能只教授基礎知識,而忽略了更深入的討論和思考。
醫學研究顯示,青少女更容易感染性病,這與她們的生理特徵有關。未成年青少女的子宮頸和陰道環境較為脆弱,更易受感染,對生殖系統的傷害也更大。因此,延後發生性行為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至關重要。
為了防止青少年誤入感染性病的風險地帶,專家建議採用"ABC防線":Abstain(節制)、Be Faithful(忠實)、Condom(保險套)。教育工作者強調,除了教導正確使用保險套等實用知識外,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判斷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
面對青少年性病問題日益嚴重的現況,專家呼籲政府相關部門展開跨部會的搶救青少年性健康計畫。建議將青少年性健康納入家庭教育政策,結合兒少權益法修訂,提升家庭中的性健康教育資源。同時,也應整合專家、家長與學生意見,參考實證研究數據,重新設計符合台灣文化的性教育課程內容。
專家強調,預防青少年感染性病不僅需要學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更需要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支持。只有通過全面、系統的性教育,才能幫助青少年建立正確的性觀念,學會保護自己,並在面對各種誘惑時做出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