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青少女感染梅毒暴增53倍!專家指3大元兇

分享:

台灣青少女感染梅毒暴增53倍!專家指3大元兇

2025/04/24 10:56:22文/品觀點綜合編輯

根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台灣15至24歲女性梅毒感染個案比10年前暴增53倍,引發醫界高度關注。輔仁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王聖儒醫師指出,青少年感染梅毒的三大主要原因包括:交友App使一夜情更加容易、初次性行為年齡下降,以及缺乏性教育導致對性病及安全性行為認知不足。

統計顯示,2024年15至24歲女性梅毒個案較前一年增加51.4%。懷孕婦女感染梅毒的案例也從2022年的64例上升到2024年的157例,先天梅毒疑似個案更增至82例。王醫師表示,許多孕婦甚至在產後才發現自己感染梅毒,情況令人擔憂。

梅毒是一種經由親密接觸傳染的性感染症,初期常無明顯症狀。若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對神經系統、心血管造成傷害,甚至影響胎兒健康。梅毒感染可分為四個階段:一期梅毒約在感染後3週出現生殖器或口腔無痛性潰瘍;二期梅毒會出現全身紅疹、淋巴腫大、掉髮等症狀;接著進入潛伏期,表面症狀消失但病菌仍潛伏體內;最後的三期梅毒可能導致失明、癱瘓或失智等嚴重後果。

為防範梅毒感染,王醫師強調三個關鍵要點:確實使用保險套、定期進行性病篩檢,以及孕婦在懷孕初期和臨盆前都要進行梅毒篩檢。他也呼籲,有性行為的青少年應定期檢查梅毒、HIV、淋病等性病。若出現生殖器潰瘍、手腳紅疹、異常掉髮等症狀,應盡快就醫檢查,切勿自行用藥。

除了梅毒,專家也提醒民眾注意其他可能導致掉髮的健康問題。澄清醫院中港院區皮膚科主任柯偉立表示,造成掉髮的原因多元,常見的包括壓力引起的休止期脫髮、雄性禿和圓形禿等。他強調,若出現異常掉髮情況,應及時就醫診治,找出真正原因並對症下藥。

面對青少年性行為日益開放的趨勢,專家呼籲社會各界重視性教育,提高青少年對性病的認知和預防意識。同時,也建議家長和學校加強溝通,幫助青少年建立正確的性觀念和安全意識,以降低感染性病的風險。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