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生態給付」補助計畫啟動 農民守護環境也有獎勵

分享:

高雄「生態給付」補助計畫啟動 農民守護環境也有獎勵

2025/05/09 11:46:37文/記者 賴君欣
高雄「生態給付」補助計畫啟動   農民守護環境也有獎勵

在高雄的農田裡,不只是農作物在生長,連珍貴的水雉與草鴞也找到了棲身之所。為了讓農民在耕作同時也能守護自然生態,高雄市政府農業局再度推動「生態給付」補助計畫,鼓勵農友實踐友善耕作、打造猛禽與水鳥友善的棲地環境。這項結合保育與農業的創新措施,即日起開放申請,至6月16日截止,凡符合條件者均可向當地區公所提出申請,透過實質補助減輕農民在保育過程中的經濟負擔。

↑圖說:農業局攜手高雄鳥會與林業保育署屏東分署,推出「野蓮種菱,雉在成家」方案,在野蓮田中預設小型菱角區,供水雉優先選擇築巢。(圖片來源:高雄市農業局提供)

農業局指出,今年度的補助計畫聚焦兩大主題:「猛禽友善田區」與「水雉友善農地」,將針對旗山、美濃、阿蓮等地農地推廣草鴞棲架設置、水源維護、不使用毒鼠藥等行動。農民若成功設置草鴞棲架,將可獲得3,000元獎勵金;若再拍攝到草鴞停棲,經認證後還可額外獲頒10,000元。此外,對於參與巡護鳥網與陷阱、投入地方保育的社區組織與產銷班,也設有每月5,000元的「自主巡護獎勵金」,鼓勵全民參與生態守護。

↑圖說:在野蓮田裡的水雉。(圖片來源:高雄市農業局提供)

水雉是濕地的重要生態指標,其築巢環境仰賴浮葉水草和濕地水源。農業局自2017年起與民間團體合作,在美濃湖畔積極營造適宜水雉棲息的環境,族群數穩定成長。根據高雄鳥會今年5月初的最新紀錄,已有4對水雉在不同地點成功繁殖,證實保育策略見效。為了兼顧農民生計與鳥類需求,農業局與高雄鳥會、林業保育署屏東分署合作,推出「野蓮種菱、雉在成家」創意方案,在野蓮田中預留菱角區域供水雉築巢。參與農民每公頃可獲得3萬元獎勵,若成功孵出雛鳥,還可再領3,000元補助。

↑圖說:在棲架上停棲的猛禽。(圖片來源:高雄市農業局提供)

不僅如此,猛禽如草鴞、貓頭鷹等亦是田間自然防鼠的「生力軍」。透過在田區設置棲架,農民無須使用藥劑即可有效控制鼠害,實現生態與農業的雙贏。農業局強調,「生態給付」的本質不僅是補助金,更是對願意為土地付出農民的認可與感謝。透過這類補助,讓更多人認識「照顧生態就是照顧自己」的理念,並真正實踐於日常耕作中。

↑圖說:草鴞和草鴞寶寶。(圖片來源:高雄市農業局提供)

為讓更多農民瞭解並參與該計畫,農業局也將於5月21日在阿蓮農會舉辦說明會,現場將有專業人員解說申請條件、執行方法與成功案例。農業局長姚志旺呼籲有志守護自然的農友踴躍參與,讓高雄成為農業與生態和諧共存的幸福城市。更多詳情可至高雄市政府農業局官網查詢最新資訊。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