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腳踝扭傷影響行動! 選對護具加速康復重拾行動力
2025/04/17 19:24:08文/由NOW健康授權轉載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腳踝扭傷是常見的運動傷害,有時走路時拐到腳,也可能造成腳踝受傷,復健科醫師林宗慶提醒,受傷後,應先冰敷、抬高小腿,並多休息,若狀況並未改善,就應就醫,接受檢查,由醫師評估是否需要外科手術或使用足踝護具,避免2次傷害。
足踝受傷依不同受傷程度 所需保護固定的需求分4大類
林宗慶表示,想了解腳踝受傷狀況,可透過軟組織超音波、X光等檢查,確認是否韌帶、肌腱受傷,甚至合併骨折或骨裂等狀況。有時看似單純的腳踝扭傷,卻已造成骨裂、骨折,必須謹慎處理。
如果需要患部固定與保護,就必須使用不同種類的醫用足踝護具,林宗慶指出,依據不同受傷程度所需保護固定的需求,大致可分為4大類:
1.簡易型彈性護踝:適合較輕微的扭傷,此類護具有彈性的包覆功能,容易穿脫,適合長時間穿戴,休息及睡覺時可取下。
2.加強型護踝:適合中度扭傷,具有較強的支撐及包覆功能,部分附有纏繞帶,可提供局部加壓效果。
3.充氣式足踝夾板:適合中、重度的扭傷,夾板內層有氣囊,針對患處可提供較佳的貼合支撐效果,建議使用1至2小時脫下休息,避免造成血液循環不良。
4.氣動式護踝:適用於較嚴重或複雜性的腳踝扭傷、韌帶撕裂傷合併骨裂、穩定性足踝骨折或是足部蹠骨與阿基里斯腱受傷的患者。此類護具可提供完整的包覆固定、支撐與充氣功能,效果類似打石膏。此類護具可依需求調整充氣程度,但長時間使用仍可能影響血液循環,建議每1至2小時取下休息。
如何選擇適合的足踝護具? 復健科醫師提出5大建議
至於該如何選擇適合的足踝護具?林宗慶建議,應選擇比平常所穿鞋子大一點的尺寸,因為受傷初期局部腫脹,適合較大的護具。再者,選擇透氣、具有伸縮性的材質,降低皮膚過敏與刺激。針對穿戴足踝護具,該注意哪些事項?以下提出5大建議:
1.穿戴足踝護具時,務必坐著,以防重心不穩。
2.穿上後要檢查是否有皺褶、不平整,預防磨腳、皮膚破損。
3.若出現腳麻、多汗,應取下休息、擦乾後再穿上。
4.一般足踝護具建議赤足穿上,但若有過敏症狀,可先穿薄且透氣的棉襪後再穿護具。
5.穿戴時間主要在活動時穿上,休息或睡覺可脫下並抬高足踝休息。
食藥署提醒,民眾在選購足踝護具時,應牢記「1認、2看、3會用」口訣,要認識什麼是醫療器材,同時看清包裝上載明的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更重要的是使用前要詳閱說明書。如此才能幫助您正確使用醫療器材。
# 首圖來源/Freepik
◎原文,本文內容已獲 NOW健康 授權,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