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2男女供帳戶給詐團!超慘最後得賠503萬元

分享:

桃園2男女供帳戶給詐團!超慘最後得賠503萬元

2025/04/17 13:40:57文/品觀點綜合編輯

桃園地方法院近期審理了兩起與詐騙相關的案件。一名羅姓男子因提供銀行帳戶給詐騙集團使用,協助提領423萬元並交付詐團成員,被判處10個月有期徒刑,並須賠償被害人423萬元。另一名卓姓女子則因提供郵政帳戶給詐騙集團,導致一名李姓女子被騙80萬元,法院判決卓女需全額賠償。

近期台灣各地詐騙案件頻傳,警方為了追查金流,加強了對可疑帳戶的調查力度。然而,這樣的做法卻意外波及許多無辜民眾,造成他們的帳戶無預警被凍結,即使後來解除凍結,仍被銀行註記為曾有異常狀況,嚴重影響個人信用與日常生活。

根據台北市警察局的統計,2024年有高達1萬8132件帳戶被列為警示帳戶,其中78.9%最終被解除列管。這意味著有大量帳戶可能是被誤列為警示對象。北市議員耿葳接獲多起民眾陳情,指出即使帳戶只有數百元或千元的可疑金流,也可能被列為警示帳戶。更令人擔憂的是,即便經過數月調查確認與詐騙無關,解除警示後,銀行仍會在帳戶上留下異常註記,導致帳戶持有人的信用狀況惡化,無法申請信用卡或額度遭到縮減。

耿葳舉例,一名自營業者擁有3個分屬2家銀行的帳戶,因其中一個帳戶被發現與警方追查的人頭帳戶金流有關聯,導致全部帳戶遭到凍結,信用卡也被停用。這不僅嚴重影響當事人的生意經營,也造成無辜民眾成為詐騙案件的間接受害者。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耿葳建議北市警察局應向警政署和金管會反映,指出目前的金流追查層數過深,且缺乏比例原則,違反無罪推定原則。她呼籲警方建立更精準的金流風險模型,並設立「誤列警示帳戶處理聯繫窗口」或「緊急協調小組」,讓受害民眾能快速提出申訴並恢復帳戶使用。

對此,北市警察局回應,已與金融機構建立聯繫管道,協助民眾釐清並加速帳戶恢復程序。警方承諾將建議金管會了解各金融機構的實務作法,參考警方提供的解除通報原因,如司法程序終結、商業糾紛、帳戶遭冒用等情況,避免將警示紀錄直接留存於信用評等資料中。

此外,警方表示已加強第一線人員對多層帳戶聯防通報案件的研判能力。如果調查確認無繼續警示必要,將立即辦理解除,以兼顧被害人與帳戶所有人的權益,落實打擊詐騙與維護程序正義的雙重目標。

這些案例凸顯了現行金融監管制度的不足之處,以及在打擊詐騙與保護無辜民眾權益之間取得平衡的重要性。未來,如何精進警示帳戶的判定機制,提高行政透明度,並建立更有效的申訴管道,將是相關單位需要持續努力的方向。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