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開啟經濟戰 台灣應避險 民進黨政府策略需更靈活
2025/04/08 14:52:40文/觀點主筆室
全球化時代,小國折衝在大國叢林之間格外不易,但如果不想被瓜分或淪為戰場,單邊押注實在太危險。二戰以來美國扮演世界老大哥的角色,一夕被川普總統推翻,在利益為先的情況下,祭出無差別關稅全球開戰,扈從美國的民進黨政府絲毫沒有討到便宜。美中對抗台灣不會沒有角色,但如果只是被動地被擺上桌,後果堪慮。柔軟且務實的外交絕對勝過死抱神主牌。
應對美國關稅戰,中日韓三國經貿部長,暌違五年再聚韓國首爾,歐盟團結反制,東協成員國也將召開聯合因應策略會議,所有國家無不在驚愕中尋找應對之道。民進黨政府「親美反中」的策略面臨嚴峻考驗,如不能徹底反省並另闢靈活外交,將使台灣處境倍增艱辛。
中國大陸是台灣最大的出口市場,即便在民進黨政府倡導新南向之下,台灣對中國大陸貿易順差仍達七百多億美元,略勝對美的六百多億美元。中國在2010年即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也是為何當川普關稅大刀一揮,許多國家轉向中國的原因。除了日韓重啟與中國的經濟部長會議,歐盟也決定與大陸重開電動車反補貼的談判,甚至恢復與中國大陸的部長級對話。《經濟學人》雜誌就評論,川普的關稅政策會讓中國「再度偉大」、而非美國。
美國經濟霸權無理擴張,中國大陸不但不埋單,還相對祭出報復關稅,同時對7種稀土進行出口管制。儘管川普再威脅,對中關稅將再加碼50%,並中止美中所有會談。中國商務部表示奉陪到底。CNN報導分析,中國此舉透露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戰略盤算,對賭關稅最終將對美國造成更大的殺傷力。多家外媒分析,中國已經從川普第一任的貿易戰汲取教訓,並且對川普可能再掀對抗有所準備。中國也積極尋求歐盟與亞州等潛在市場,作為美國市場的替代選項。
相對地,從川普第一任到川普2.0,台灣在民進黨執政下,始終沉醉在與川普開啟電話熱線的喜悅裡,即便川普首任的美中貿易戰末期也多有改變,彷彿未曾察覺。川普再臨,儘管醜話都說在前頭了,民進黨政府仍堅持孤注一擲,甚至有財經部會首長不思對策,竟以川普只會當四年自我安慰。結果川普尚未祭出關稅,台積電就到手,還夸夸炫耀不費分文補貼。台灣半導體等尖端產業恐直接打包赴美,電腦、伺服器等中高端產品面臨32%重稅考驗,在政府鼓勵下轉移至東南亞的傳產更是惶惶難安。
除了抗中保台,民進黨政府可曾想過抗美保台?如果說共軍步步進逼台灣領土,所以要有所防備,那麼美國漸漸蠶食台灣經濟,怎能不防備,又該如何防備?中國大陸內需市場龐大,美中對弈有其底氣,儘管台海情勢緊張,但政經分離之下ECFA並未更動。亦敵亦友尚有折衝迴旋空間,一昧依附可能因為利益出賣任何人的勢力,慎防上桌時不是談判,而是已成刀俎下的魚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