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醫參與「台灣精準醫療計畫」 建立亞洲專屬基因健康風險地圖 登國際頂尖期刊

分享:

高醫參與「台灣精準醫療計畫」 建立亞洲專屬基因健康風險地圖 登國際頂尖期刊

2025/10/23 17:26:09文/資深記者 林秀美
高醫參與「台灣精準醫療計畫」 建立亞洲專屬基因健康風險地圖 登國際頂尖期刊

精準醫療是全球醫學發展趨勢,高雄醫學大學暨醫療體系自2019年起積極參與中央研究院主導的「台灣精準醫療計畫」(Taiwan 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簡稱TPMI),長期以臨床實證推動基因研究轉譯應用,建立亞洲人專屬的基因健康風險地圖,研究成果連續榮登2025年的國際頂尖期刊《自然(Nature)》、《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與《科學(Science)》,引起全球醫學界高度關注,展現高醫體系在精準醫學領域的國際領導地位與科研能量。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醫院23日發布新聞稿指出,該院TPMI團隊自2019年10月取得人體試驗審查委員會(IRB)核准後,於同年11月啟動第一位受試者收案,至2023年底累計招募逾4萬6,000名參與者,橫跨內、外、婦、兒等32個次專科,由38個研究團隊、300名臨床醫師與研究人員共同參與,是南台灣規模最大、跨領域最完整的精準醫學研究體系

高雄醫學大學校長余明隆表示,高醫大2019年成立「應用基因體研究中心」,為南部唯一能獨立完成TPMI基因體分析的團隊,除負責高醫體系檢體外,更協助中研院處理其他合作醫院超過3萬筆樣本分析,奠定國家級研究基地的實力。

圖說:高醫成立「應用基因體研究中心」,為南部唯一能獨立完成TPMI基因體分析的團隊。(圖片來源/高醫提供)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院長王照元指出,TPMI計畫是台灣醫學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象徵著台灣醫學研究從「追隨世界」邁向「引領亞洲」。過去全球多基因風險模型主要源自歐美資料庫,對亞洲人並不精準,中研院攜手高醫等醫院建立以台灣人為核心的基因資料庫,成功開發出專屬於漢人族群的疾病風險預測模型,不僅讓國內能及早發現疾病風險,更讓亞洲人第一次擁有屬於自己的基因健康風險地圖。高醫近五年來已完成超過500件臨床試驗案、累積超過1,000件國際合作研究,為全民健康建立堅實基礎。

圖說:專長大腸直腸腫瘤及腺瘤研究的高醫王照元院長(右),參與「台灣精準醫療計畫」,成果榮登國際頂尖期刊。(圖片來源/高醫提供)
  
高醫TPMI計畫主持人小兒科教授鐘育志進一步表示,歐美族群開發的多基因風險模型若直接套用於亞洲人,疾病風險預測偏差可達30%至50%,這項結果凸顯出不同族群的遺傳差異,未來的精準醫療須建立在多元族群資料的整合與比較之上。

由中央研究院主導的3篇TPMI主要論文及1篇與國外團隊合作的論文,高醫團隊共有30名臨床醫師代表參與,並有7位高醫體系TPMI共同主持人擔任中研院TPMI研究小組召集人,包括王照元醫師「大腸直腸腫瘤及腺瘤研究小組」、鐘育志醫師「神經肌肉疾病研究小組」、吳文正醫師「泌尿系統疾病研究小組」、黃志富醫師「C型肝炎研究小組」、徐崇堯醫師「睡眠障礙與癲癇研究小組」、陳崇桓醫師「髖部疾病研究小組」,以及郭昭宏醫師「環境汙染研究小組」等。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