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善待軍警消 防衛韌性從何而來?
2025/10/22 13:55:19文/觀點主筆室
行政院以「修法未協商、預算恐違憲、衡平原則」為由,拒絕編列軍人待遇及警消退休所得替代率提高的經費,朝野對峙,協商破局,預算風暴再起。表面上又是一次程序與財政之爭,實則是執政黨不甘朝小野大下的對抗。行政部門與國會再次對峙,將讓民眾對台灣法治信任再度崩塌。
《警察人員人事條例》早於今年一月修正,《軍人待遇條例》六月底也在國會完成修法,兩項法律均已經總統公布施行。依憲政體制,行政部門有義務編列相關預算予以落實。如今行政院竟以「修法未協商」為由停編經費,形同自封「憲法法庭」,以行政命令凌駕立法權。司法院副秘書長王梅英明白指出,憲法法庭未核准任何暫時處分,行政院卻自行按下暫停鍵,此舉毫無法律依據。
行政院長卓榮泰聲稱,「提起暫時處分」即可不執行法案,卻被在野黨痛批自封上帝,完全顛倒是非。根據《憲法訴訟法》第37條,暫時處分需經憲法法庭正式裁定並公告後方能生效。既然尚未裁定,行政院便不應拒編預算。這不僅是程序瑕疵,更是對民主法治的踐踏。當行政部門能任意「選擇性執法」,國會立法將形同廢紙。
另外,行政院還搬出「衡平、公平原則」拒編預算。事實上,台灣軍人警消防肩負生死任務,風險遠高於一般公職體系,一般民眾皆可認同。加上,其退休所得替代率因年改大幅下修,導致「老的不敢退、年輕的不想幹」。銓敘部數據顯示,年改上路後,非警消人員平均延退1.66歲,警消則延退2.79歲;前者平均退休年資增加2.94年,後者則增3.44年。制度顯然失衡。提高替代率,本是矯正性改革,卻被政治化成爭取特權。為國家社會拚命的軍警弟兄,情何以堪。
軍人待遇問題更是關乎國防根本。賴政府將兩岸緊張局勢推升至最高點,偏偏民進黨推動的募兵制完全挫敗,只能將義務役延長回一年甚至傳出可能再延至兩年。軍人編制岌岌可危已非新聞,政府口口聲聲要強化防衛韌性,卻在軍人加薪上節節退縮。根據修法,志願役月增三萬元所需經費約三百億,不過是九千億國防預算的零頭;警消福利每年增三十多億,更是九牛一毛。財政困難的說法民眾難埋單。對照國防預算中出現五萬元座椅,百元的飲用水,加薪提高當兵誘因與士氣,卻遭刁難擱置,怎能不心寒。
真正的問題還在於誠信,民進黨政府自年改以來,屢以「財政永續」之名大砍軍公教年金,卻從未正視退撫基金的投資績效與制度管理問題。根據統計,退撫基金資產仍逾一兆一千億元,近年多為盈餘。若真憂心破產,為何勞退基金可獲千億撥補,公教卻不行?政府一邊收保費,一邊拒履行給付,這才是真正的財政詐欺。
如今行政院以「違憲」與「衡平」為藉口拖延編預算,不僅違法,更是政治算計。賴清德總統六月在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上暢談,「保衛台灣需要堅強國軍與勇敢警消。」言猶在耳,卻轉身苛扣這些守護者的權益。當防衛韌性淪為政治口號,當基層信任被一再踐踏,還談甚麼團結防衛?
依法行政,是憲政的底線,不是選項。倘若行政院可恣意違法停編,那麼法案、預算、民主,皆將淪為紙上談兵。賴政府如果真想打造防衛韌性,請從善待軍警消做起。否則,這場以「公平」之名的違法,恐將讓國家失去戰力以及人民的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