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車性侵案 敲響社會冷漠警鐘

分享:

北車性侵案 敲響社會冷漠警鐘

2025/10/16 09:35:48文/觀點主筆室

2025 年全球安全指數,台灣排名第四,領先日本、新加坡等國家。卻在雙十連假前夕,台北車站大廳發生令人髮指的性侵案。一名通緝犯,當眾將醉倒的女性友人拖至牆角性侵,熙來攘往的人群中,沒有人制止,直到一名來自馬來西亞的女大生見狀驚駭不已才報了警。讓人憂心的不只是犯罪本身,而是台灣向來引以為傲的互助與人情,竟未發揮作用,綠營側翼則趁隙抨擊市長大作文章。冷漠以及泛政治化,都讓台灣宜居形象蒙塵。
 
台灣向來以治安良好、人民友善自豪,卻在象徵台灣門面的北車大廳發生公然性侵案,而且過程長達十分鐘,沒有人前往關切或報警。一名外籍女大生驚覺不對勁,才託朋友報案,事件因此曝光。或許有人會說行色匆匆,沒注意到異狀,也有人會說不敢介入,怕惹麻煩。然而,就算不敢上前,大聲呼叫、撥打110,也要花不了十秒。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在災區如此,平日的生活裡更不應忘了適時的伸援與互助。
 
性侵案發生在下午三點多,且位於人潮眾多的公共場合。台灣治安是否亮起紅燈?台灣民眾是否變得冷漠?抑或台灣人的道德、品格對此已經見怪不怪?除了案件本身,這些攸關台灣社會氛圍的體現,更是令人隱隱不安的原因。
 
令人搖頭的還有,事件曝光後,焦點迅速歪樓。部分民進黨市議員稱嫌犯為「街友」,直指社會局管理失靈。也有綠營支持者彷彿撿到槍,在案情尚未明朗之際,即高聲撻伐台北市長蔣萬安。前北市府副發言人郭音蘭點出荒謬之處,她表示「台北車站隸屬中央管轄,綠營卻拚命把矛頭指向台北市政府,結果最後打到自己人。」政治監督不為過,政黨攻防可以有,但搞錯對象、模糊焦點,只會讓台灣更難面對真正的問題。
 
這起案件凸顯多重警訊,包括治安漏洞,通緝犯卻能自由趴趴走,治安機制顯然失靈。再者公民冷漠,人人都有手機錄影,前十分鐘卻沒有人願意打一通電話報警。最後就是泛政治化,當性侵事件被當成政黨攻防題材時,真正該被檢討的制度,反而可能被淹沒。
 
台北車站裡,令人驚恐的十分鐘,是全體台灣人的一次警鐘。冷漠與政治口水若繼續橫行,台灣的宜居形象,恐將遺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