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對分」虎口餘生?「倚美」換得了保護嗎
2025/10/02 10:21:59文/觀點主筆室
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日前赴美,返台時強調,美方拋出的「晶片五五分」構想,談判團隊既未承諾,也不會答應。這句話,讓台灣民眾暫時鬆了一口氣,但也讓人質疑,美國真會就此罷手嗎? 七月底,美國一位匿名官員即示警,「美國貿易談判正像榨檸檬般地對待台灣,美國想要全面進入台灣市場。」川普經貿大刀毫不手軟,看準台美中特殊關係,對我更是一路軟土深掘,幾個月來的周旋,賴政府可有新的領悟與對策?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公開宣稱,美國無法過度依賴台灣晶片,必須將先進製程產能拉到「美台各半」,目標是把本土自製率從2%拉高至40%。此言一出,台灣社會群起反彈,認為「護國神山」豈能被硬生生劈走一半。民意沸騰,認為這已經不是勒索而是公然搶劫。川普政府向來獅子大開口,談判時先喊天價,再視反應逐步調整,如同四月的「對等關稅」案例。問題在於,總統至今對此未置一詞。若台灣只會臣服,最終恐怕仍將付出昂貴代價。
回顧過去幾個月,台灣在美國的壓力下早已「退無可退」。談判前台積電先遞投名狀,提前釋出加碼投資美國的承諾。賴清德總統又宣布四年內採購110億美元農產品,這對僅2,300萬人口的小島而言,幾乎等同吞下3000億台幣的美國農貨。是否晶片產能談不攏,用農業讓步填補?一旦美國雞肉等關稅降至零,本土畜產勢必重傷。而且美方會以此滿足?會不會農產品進口只是塞牙縫前菜?
談判至今看來,美方要的不僅是單一數字,而是台灣整個供應鏈的移轉。中經院副院長陳信宏評估,美國根本沒有足夠的工程師與勞動者,短期內五五分難以落實,但這不代表壓力會減輕,只會換個形式繼續。政大教授殷乃平提醒,當美方發現五五分不可行,可能轉而要求技術轉移、強迫供應鏈西進;若台灣過度天真,把「依美」等同安全保障,終究會被榨乾丟棄。
問題的核心在於台灣長期奉行「倚美抗中」的戰略,讓美國看準我們在美中兩大強權之間,毫無選擇也無處可退。這使得每一次談判,美方都能「軟土深掘」,要得更多。美國說台灣晶片掌握九成,所以「矽盾」存在;但同樣一張嘴,卻要台灣先讓出一半,否則美國無法保護台灣。殘酷揭示,倚靠單一盟友,隨時可能受制於人,極其危險。
對台灣而言,應善用我們的領先技術,把「無可取代」轉化為談判底氣,而不是提早交出籌碼。另,兩岸情勢若能降溫,或將有助於台灣拉回更多戰略縱深,否則一味鎖死在「反中親美」的軌道上,只會讓我們在國際博弈中動彈不得。
鄭麗君回應「不會答應」是正確的態度,但社會需要的不只是拒絕,更是全盤策略。政府不能再把談判當成黑箱機密,讓民眾每次都是從美方口中得知被要求了什麼。唯有把「全民堅決反對五五分」的共識,轉化為實際的談判籌碼,台灣才不至於再次被動挨打。
美拋「晶片五五分」是重要警訊,倘若台灣繼續以「倚美」作為唯一出路,護國神山終將被移平。只有把握自身優勢,結合產業、社會與外交的整體布局,台灣才有可能守住晶片,守住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