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頭大把掉髮別慌! 中醫揭落髮與壓力、氣血不足有關
2025/09/17 15:52:53文/由NOW健康授權轉載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你有頭髮稀疏、落髮量多的困擾嗎?雖然每天掉落50至100根頭髮屬於正常現象,但中醫師指出,若發現洗頭時一把掉落10多根、地上常有頭髮,或髮際線明顯後退、女性分髮線變寬,就應有所警覺。此時不妨尋求中醫診斷,針對個人落髮原因對症治療,才能及時挽救落髮危機。
中醫治療落髮以「補氣血」為主 針對不同病因對症下藥
依中醫論點來看,落髮主要與頭皮血液循環不良、血液供給不足有關。八通關中醫診所院長許懿心醫師指出,除了化療、開刀、生產、懷孕、荷爾蒙異常、雄性禿、多囊性卵巢後等明確因素之外,如果不明原因落髮頻繁,最常見仍與生活作息不良、壓力大息息相關。
中醫認為「肝藏血」,肝臟管理情緒、掌管血液循環通暢,另外,大量落髮也可能與天生腎氣虛弱或腎精不足,以致後天氣血無法充盈,面臨壓力上身進而加速落髮發生。
許懿心醫師解釋,中醫治療落髮以「補氣血」為主,腎氣虧虛者會加強補腎氣;雄性禿伴隨油脂分泌過多,除了補氣血,還會針對抑制油脂腺分泌旺盛,促進頭皮的健康;若壓力過大加上睡眠障礙或消化吸收不佳,除調補氣血,必須適量添加助眠與緩解情緒的藥方來改善。頭皮脂漏性皮膚炎或乾癬造成的落髮,則先從治療皮膚病著手調理。
▲許懿心醫師解釋,如果不明原因落髮頻繁,最常見仍與生活作息不良、壓力大息息相關,而中醫治療落髮以「補氣血」為主,針對不同症狀對症下藥。(圖/許懿心醫師提供)
許懿心醫師說明,中藥補血使用的藥物有當歸、何首烏,補氣則像是黨參、白朮等,若加強補腎,可添加山茱萸;腎虧虛嚴重者會添加含有龜板、鹿角膠成分的左歸丸,快速滋陰補腎。另外,有些人因落髮時間較久,為促進毛囊趨近健康,需添加活血化瘀的藥物如丹參;若頭皮常容易出油或皮膚炎反覆發作,則需輔以清熱透散藥物如連翹,降低頭皮反覆發炎狀況。
雄性禿、產後落髮治療不能等 日常活絡頭皮健康這樣做
一般來說,雄性禿屬於持續進展的掉髮疾病,與家族遺傳和男性荷爾蒙有關,多從額角M型或頭頂髮旋開始,毛囊會逐漸萎縮,相對治療不易,臨床上可見有些20多歲民眾積極尋求治療,希望延緩掉髮時程。
而產後落髮的女性通常在半年至1年,髮量應漸漸回復,但因育兒、回到職場的雙重壓力,髮量無法順利生長,建議及早介入治療。另外,化療患者多半在停止化療後約1年髮量和髮質會逐漸恢復,少數化療後髮量沒有回復,也可尋求中醫治療。
許懿心醫師分享門診曾遇到1名37歲女性,因為工作壓力大、睡眠品質差導致圓形禿(又稱鬼剃頭),在頭頂與分髮線部位發現2個圓形的禿髮,原以為會自行復原,未料持續1年仍未消失,於是尋求中醫治療,治療上給予人參養榮湯補氣血滋養,並配合提早入睡、飲食少甜、油膩和刺激,約2個月圓形禿便獲得改善,漸漸縮小不見。
許懿心醫師表示,若更換洗髮精,發現落髮有改善,可能是先前洗髮精成分過度清潔或清潔不夠力;倘若洗髮不到半天就大出油,更換洗髮精也無效,可能是體內油脂分泌過盛,可透過中醫調理。平時護理可選擇圓頭齒梳,由前額往後梳,約輕梳50下,可助活絡頭皮健康、兼具保健眼睛和放鬆壓力的作用。
調整生活習慣搭配食療有助改善落髮 補充2物有助黑髮
許懿心醫師建議,如果是脂漏性皮膚炎引發掉髮,飲食應避免牛奶、巧克力、含糖飲料,或是芒果、荔枝等,並且定期清洗床單、枕套等,盡量遠離塵蟎;若是化療、產後等壓力性落髮,必須從飲食、睡眠加強身體修復力。至於減重造成的大量落髮,需調整每天至少吃2餐,維持飲食均衡。
日常食療方面可適量補充牛、羊肉和排骨湯等補充足夠蛋白質,四神湯助健脾胃,防止落髮,或補充黑豆、黑芝麻有助黑髮。另外,最理想的睡眠時間是晚上11點就寢,若習慣當夜貓子,也應盡量往前調整到凌晨12點、或1點以前為宜。
許懿心醫師提醒,頭髮正常生長下,1個月約生長1公分,若因壓力導致頭髮提早進入休止期、落髮變多,透過自我減少壓力,約3個月至半年才可能回復,藉由中醫介入治療可盡快改善。
# 首圖來源/許懿心醫師提供
◎原文,本文內容已獲 NOW健康 授權,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