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義民廟老影像重現 錄影帶修復串起半世紀在地記憶
2025/09/11 16:19:50文/記者 賴君欣
錄影帶曾是家庭與社區最珍貴的「時光膠囊」,承載婚禮喜慶、孩童成長與地方祭典。然而隨著科技變遷,這些寶貴的影音紀錄正面臨「2025年大限」危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早已提醒,若未能及時數位轉存,將有可能永遠消逝。
↑圖說:「自己的錄影帶自己救」高雄市客委會於褒忠義民廟辦理「微影片中的大歷史-高雄市褒忠義民廟八毫米影片及VHS錄影帶修復重現記者會暨戶外放映」活動。(圖片來源:高雄市客委會提供)
高雄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為守護地方文化記憶,委託美濃愛鄉協進會成立「客庄地方記憶空間輔導團」,10日在褒忠義民廟舉辦「微影片中的大歷史」影像修復發表會暨戶外放映。活動中,1992年「第四十六屆中元節慶典」的VHS影帶,以及1977年「褒忠義民廟新建落成典禮」的8毫米膠片,首度完成修復與數位化,塵封48年的影像得以重見天日。
↑圖說:露天放映活動勾起不少鄉親們的記憶。(圖片來源:高雄市客委會提供)
客委會主委楊瑞霞表示,修復影像讓文化不再只是抽象文字,而是能「看見、聽見、感受」的活體記憶,對年輕世代而言尤其珍貴。義民廟會計徐秀貞也分享近半世紀與廟宇相守的心路歷程,看著修復影片時忍不住落淚,更凸顯義民廟作為地方信仰核心的深厚意義。
↑圖說:義民廟主委陳上梁(右)送楊瑞霞(左)48年前義民廟落成啟用時的紀念品(圖片來源:高雄市客委會提供)
影像修復過程不僅讓社區耆老重溫舊日情景,專家也指出這些畫面記錄了從1970年代至1990年代間的社會變遷與跨族群互動,未來更具學術研究價值。廟方成員觀影時對影中人物如數家珍,全場驚呼與笑聲不斷;而戶外放映時,畫面中的長輩就坐在觀眾席,更令現場氣氛動容,不僅是「自己的錄影帶自己救」,更是一次社區共同記憶的尋回,讓影像跨越時間,繼續陪伴地方與世代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