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內障治療不斷演進!飛秒雷射輔助 避免術後角膜水腫
2025/08/15 09:15:27文/由NOW健康授權轉載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現代人因長時間使用3C產品,罹患白內障人數逐年攀升。眼科醫師陳逸川指出,相較於過往治療需較長恢復期且有角膜水腫風險,現今透過飛秒雷射與微創超音波乳化術的新式療法,不僅能將手術時間縮短至30分鐘內,術後恢復期也減少一半,大幅提升手術安全性。
白內障形成原因除了老化 這些白內障危險因子不可不知
關於白內障發生原因,陳逸川醫師解釋,白內障是指眼睛內類似照相機鏡頭的「水晶體」功能異常,水晶體主要用來聚集光線,讓遠處進入眼睛的光線能夠聚焦,呈現在視網膜上,並傳遞到大腦形成影像。然而,隨著年紀增長或在某些情境下,水晶體可能逐漸變得混濁,而使視力模糊不清,目前無藥物可治療,只能透過手術將混濁的水晶體取出,並置換新的人工水晶體來恢復視力。
陳逸川醫師補充,除了年紀增長而退化外,白內障的形成原因還包括紫外線過度照射,因此在大太陽底下需做好眼睛防護,避開紫外線照射。此外,外力撞擊、眼部發炎,如:自體免疫疾病造成的虹彩炎,以及糖尿病、長期服用類固醇等藥物,都可能導致白內障的發生。
飛秒雷射輔助精準計算 突破白內障超音波乳化術治療盲點
陳逸川醫師說明,白內障手術曾經歷重大變革,早期傳統手術需要在角膜打開1.5公分寬的傷口,將白內障擠壓出來,術後需縫合(約5針),導致術後恢復期長,後來進化為微創的超音波乳化手術,僅0.2至0.3公分的微小傷口,便能吸取出白內障並植入人工水晶體。
不過,超音波乳化術仍存在一個盲點,那就是當白內障較為成熟或混濁程度較高時,需要較大的超音波能量來分解,可能導致術後角膜水腫。由於角膜的內皮細胞負責維持角膜清澈,一旦受到傷害就會造成角膜永久性水腫,影響視力品質。陳逸川醫師比喻,患者的感覺就像眼睛被一層油膜覆蓋,原本清澈透亮的玻璃變成如毛玻璃般模糊。
為避免上述風險,飛秒雷射技術應運而生。陳逸川醫師表示,在進行超音波乳化術前,先使用飛秒雷射透過電腦精確計算所需能量,將混濁的白內障切割成細小片段,再使用超音波乳化術吸出,優勢是所需超音波能量也降低一半,能有效避免角膜水腫,手術時間也縮短至15分鐘,且術後恢復時間比單純超音波手術減少一半。透過飛秒雷射的精準控制,能降低手術風險,特別是對於白內障較為成熟的患者。
在術後照護方面,陳逸川醫師建議,即使採用飛秒雷射技術,第1週仍需注意減少揉眼睛、定期回診、按時點藥水,以及洗臉時避免讓水流入眼睛,以降低感染風險。之後就能恢復正常生活作息,快速恢復生活品質。
# 首圖來源/Freepik
◎原文,本文內容已獲 NOW健康 授權,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