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淪工具 民進黨大罷免吞敗豈能毫無反省

分享:

司法淪工具 民進黨大罷免吞敗豈能毫無反省

2025/08/08 17:18:06文/觀點主筆室

大罷免高調開局,民眾卻不埋單。民進黨原想透過司法和輿論的雙重壓力,一舉拔掉在野制衡,卻在726第一波罷免中慘敗。綠營怪東怪西,怪台中人愛錢、怪台灣人智商低,就是不見當權者對撕裂社會與操弄司法等具體原因的反省。柯文哲案無限期羈押,讓不少中間選民對司法從觀望到失望,選前辦藍不辦綠的雙標行徑,恐也讓更多人對司法中立感到絕望。柯文哲再度爆氣甚至大爆走,或許無法扭轉當權者心意,但崩塌的司法形象將逼得中間選民,用選票一次次表達對當權者的抗議。

京華城案中,前台北市長柯文哲被羈押長達十一個月,至今查無具體金流與實質對價證據,檢方卻求刑28年,比多數殺人重刑犯還長。柯文哲在開庭時怒嗆檢察官「強姦殺人都沒這麼久」,痛批賴清德「我絕不投降、不屈服」,痛批司法害死了彭振聲的妻子,感嘆國家四分五裂,怎會這樣。前立委蔡正元直指,台灣除了殺人放火、強姦殺人滅屍才有這種罪刑。蔡正元表示,搜了老半天 毫無證據可以押人,好意思說台灣是一個法治國家嗎?是民主自由的國家嗎?此案將成台灣司法史上最恥辱的紀錄。

將近一年來,柯文哲羈押不放無疑成了民眾對司法觀感的一大考驗。高虹安的例子同樣鮮明。她被指「詐領」11萬元助理費,錢用於辦公室運作並未入私囊,卻一審重判七年、褫奪公權四年,民進黨還要趁停職期間罷免她,圖謀接管新竹市。不成比例的司法手段已經令人反感,浪費公帑只為一黨私心的罷免,終讓選民以不同意票,實質否決了這種司法工具化的政治模式。

726大罷免投票前夕,檢方全台大搜索羈押二百多名國民黨陣營助理、志工,罪名是政治連署中「偽造文書」。這類案件依慣例屬微罪,且未造成任何實質損害,過往從未羈押,卻在賴清德時代全數照押。對照罷藍檢舉案,檢方一動也不動,雙標昭然若揭。這樣的司法不僅自失中立,更是淪為選舉工具的鮮明印記。

賴清德放任檢察系統違背比例原則與無罪推定,不僅沒有達成「一黨獨大」,反而先摧毀了司法這塊民主基石。當檢調人事被民進黨高層關說的截圖流出,當升官名單中羅列對政治忠誠的爭議人士,像是辦柯文哲與高虹安等檢察官都高升,社會對「司法獨立」的信任頃刻崩塌。

這場大罷免,不只是民進黨包藏禍心的揭露,真正輸掉的還有司法的公信力。對政敵無限期羈押,對政治異己刑罰威懾,活脫脫演繹出司法成為工具的戲碼。沉默的中間選民與高聲叫囂的選民,同樣握有決定國家未來的一票。他們不一定是藍白擁護者,卻更討厭司法被用來打擊異己。他們投下的每一張不同意票,不只是反罷免,而是對當權者的警告,民主的防線,不在檢察官辦公室裡,而在人民手中。

如果執政者聽不懂這訊號,繼續讓司法成為政爭工具,民進黨下一次面對的,不會只是大罷免失敗的難堪,而是全面執政權的流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