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時間與死亡率! 過度睡眠可能比睡眠不足更加危險

分享:

睡眠時間與死亡率! 過度睡眠可能比睡眠不足更加危險

2025/08/07 17:25:05文/由NOW健康授權轉載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現代人生活忙碌,許多人習慣在週末補眠來彌補平日睡眠不足。然而,過度睡眠可能比睡眠不足更加危險;研究顯示每天睡眠時間達到10小時的人群,死亡率竟是正常睡眠者的3.5倍。


睡眠時間與全因死亡率之間 呈現「J型關聯」


一項發表在《Scientific Reports》期刊的大型薈萃分析,追蹤全球1,526,609名參與者的健康數據,研究結果顯示,以7小時睡眠作為基準點,當睡眠時間延長至10小時時,死亡風險上升37%,11小時更高達55%。更值得關注的是,最新發表在《GeroScience》期刊的薈萃分析研究指出,短睡眠時間(小於7小時)與死亡風險增加14%相關,而長睡眠時間(大於等於9小時)則與死亡風險增加34%相關。值得注意的是,長睡眠對女性的影響更為顯著。


2021年一項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網路期刊,有研究日本、中國、新加坡和南韓成年人睡眠時間與總體死亡率之間的關係,發現睡眠時間與全因死亡率之間呈現「J型關聯」,7小時的睡眠時間與全因、心血管疾病和其他原因死亡相關的最低點。


醫學研究明確指出每日睡眠6至8小時 是維持健康最佳時間


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的專家小組建議,年輕成人和成年人(18至64歲)的理想睡眠時間為7至9小時,老年人則建議7至8小時。這個建議是基於多項科學研究和專家共識制定的。醫學研究明確指出每日睡眠6至8小時是維持健康的最佳時間區間。雖然有些人在6小時睡眠後就能精神飽滿,但從健康角度而言,7小時左右的睡眠時間能夠提供身體充分的修復時間,同時避免過度睡眠帶來的負面影響。


自律神經系統是人體維持生命基本機能的重要系統,包括心跳調節、體溫控制、呼吸頻率和消化功能等。這個系統由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組成,兩者需要保持動態平衡以確保身體各項機能的正常運作。長期過度睡眠會破壞這種精密的平衡機制,導致副交感神經過度活躍,交感神經相對不足。這種失衡會造成血液循環變慢、新陳代謝下降、消化功能紊亂等健康問題。


長期睡眠時間過長 與血管內皮功能受損密切相關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的薈萃分析研究說明,長期睡眠時間過長與動脈粥樣硬化風險增加有關。動脈粥樣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礎,會導致血管彈性下降、血流阻力增加,最終引發各種心血管併發症。血管硬化是過度睡眠導致的另一個嚴重健康問題。長期睡眠時間過長與血管內皮功能受損密切相關。血管內皮是血管壁的最內層,負責調節血管的收縮和舒張,維持血液流動的順暢。當血管內皮功能受損時,血管會失去正常的彈性,變得僵硬和狹窄。硬化的血管更容易破裂或被血栓阻塞,大大增加了中風的風險。


過度睡眠對人體代謝系統的影響同樣不容忽視。睡眠時間過長會干擾身體的糖分代謝機制,導致胰島素敏感性下降。胰島素是調節血糖的重要激素,當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時,血糖水平就會升高,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睡眠的目標不是追求更長的時間,而是讓我們在醒來時感到精神飽滿、充滿活力,準備迎接新一天的挑戰。


文字編輯:辰蘊如


# 首圖來源/Freepik


原文,本文內容已獲 NOW健康 授權,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