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人沈玉琳爆血癌!醫揭男性「貧血警訊」

分享:

藝人沈玉琳爆血癌!醫揭男性「貧血警訊」

2025/08/07 13:35:18文/品觀點綜合編輯

沈玉琳日前因高燒入院,6日在社群媒體親自證實罹患白血病,俗稱「血癌」。他表示,自己的病情屬於白血球異常增生的白血病,情況較為急迫,目前已住院接受治療。沈玉琳坦言,接下來一段時間將暫別螢光幕,專心養病,期待日後能帶著笑容重返舞台。

這起事件引發醫界關注,多位專家呼籲民眾不要輕忽「貧血」這個可能的警訊,尤其是男性。無毒教母譚敦慈分享了自己弟弟的經歷,指出他在37歲時健康檢查發現血紅素略低,僅有12.9(正常值13-18),一個月後就確診血癌。儘管譚敦慈捐出骨髓進行移植手術,但最終仍因排斥反應嚴重而不幸離世。

新光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賴泓誌解釋,低血壓與貧血兩者之間並不一定有直接關聯。他指出,貧血是一種表現,可能是白血病等血液腫瘤的早期徵兆,需進一步檢查確認。男性出現貧血時,除了可能是痔瘡導致慢性出血外,也有可能是血液腫瘤的初期症狀。

基因醫師張家銘提醒,白血病很少是「突然發生」的,初期症狀可能不明顯,但仍有一些警訊值得注意。這些包括容易疲倦、爬樓梯就喘、莫名瘀青、牙齦流血、反覆感冒或感染難以痊癒,甚至出現體重驟降、骨頭痠痛等症狀。他解釋,這是因為白血球、紅血球、血小板都來自同一批造血幹細胞,一旦這個系統出現問題,就會導致「白血球打不了仗、紅血球送不到氧、血小板止不了血」的情況。

婦產科醫師蔡鋒博補充,「血癌」並非單一疾病,而是血液系統中各類癌症的統稱,包括白血病、淋巴癌與多發性骨髓瘤等。血癌的嚴重程度不一,有些可長期控制甚至痊癒,例如兒童常見的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治癒率高達九成。然而,部分血癌類型如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等,常見於年長族群,治療難度較高,也容易復發。

目前醫學界已有多種血癌治療方式可供選擇,包括化療、標靶治療、免疫療法,以及放射線或幹細胞移植等,醫師會根據病患的年齡、健康狀況與癌症類型制定個人化治療方案。專家強調,血癌並非絕症,只要及早發現、接受正規治療,並注重營養與心理支持,許多患者能與疾病和平共存,甚至完全康復。

面對這次事件,醫界呼籲大眾重視健康警訊,特別是男性若出現貧血症狀,應盡快就醫檢查,以免延誤治療時機。同時,也提醒民眾定期進行健康檢查,關注自身健康狀況,及早發現潛在問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