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令竟成催命符? 衛福部擬補救措施強化安全空窗期
2025/08/06 13:50:52文/由NOW健康授權轉載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申請保護令,被害人卻仍不幸慘死等社會事件頻傳,外界質疑「保護令竟然變成催命符」,對此,衛福部長邱泰源今天(6日)表示,將針對保護令從聲請到核發之間「安全空窗期」強化風險防控,提供庇護安置及緊急安全服務,在現行保護令疏漏之處建構一套完整的安全守護網。
保護令應是受害者守護盾牌卻成催命符? 衛福部擬補救措施
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今上午邀衛福部、司法院、法務部、教育部、內政部警政署舉行「因應多起社會重大事件檢討『家庭暴力防治法』民事保護令制度及執行缺失,強化保護力作為」專題報告。多名立委批評,本應為受害者盾牌的保護令,卻成為催命符,認為衛福部必須負責,盡快改善。
邱泰源表示,民事保護令是保護受暴者及其家庭成員很重要的工具,如果有做得不夠的地方,我們當然要補強,目前擬定2大補救措施:
1.強化保護令聲請到核發前的「安全空窗期」。
2.提高執行的強度:衛福部與司法院、法務部、內政部警政署協調開會,研議該如何落實;也要請各縣市加強保護的力道,一定要讓保護令以及保護令還顧及不到的地方,建構出一個完整的安全守護網。
即日起在保護令尚未核發前 先提供庇護安置、緊急安全服務
衛福部表示,經研究及實務顯示,在核發保護令後,8成加害人未再施暴;但加害人如有前科、精神疾病、嚴重暴力、脅迫或跟蹤等行為,極可能再度施暴。此外,於離婚、開庭或裁判前後,加害人往往採取激烈暴力因應,應加強刑事司法拘束力,落實相關安全措施,才能有效維護被害人安全。
從即日起,在保護令尚未核發前,先提供庇護安置、緊急安全服務,避免空窗期內被害人無法即時獲得保護,另建議司法院研議縮短審理與核發時間,加快保護機制啟動。
對於違反保護令或涉及重大暴力情節的加害者,應依法羈押或附加限制條件。警政、衛政與社政單位也將強化高風險徵兆的聯合研判、資訊整合與即時介入。
# 首圖來源/ingimage
◎原文,本文內容已獲 NOW健康 授權,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