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出血勿輕忽! 中醫提醒血熱、血虛調理方式大不同

分享:

孕期出血勿輕忽! 中醫提醒血熱、血虛調理方式大不同

2025/07/13 11:11:09文/由NOW健康授權轉載

【NOW健康 吳思奕/新北報導】懷孕對於多數女性和家庭來說都是1件令人開心的事,但若是發現在孕期中有出血的情形,往往會讓人感到緊張與不安。中醫師周宗翰表示,其實約有2至4成的孕婦都可能在孕期出現出血的情形,但由於原因眾多,從初期需警覺的子宮外孕,到常見的胚胎著床不穩定出血皆有可能,提醒孕婦切勿掉以輕心,只要有出血的症狀便須立即尋求專業的醫療協助。


子宮外孕、著床不穩定 都是可能孕期出血原因


周宗翰解釋,導致孕期出血的原因眾多且複雜,其中,在懷孕初期最需要小心的便是子宮外孕。子宮外孕指的是受精卵沒有著床在子宮,可能著床於輸卵管,進而導致大量出血且伴有劇烈的腹痛,此時必須緊急送醫切除或是施打藥物使胚胎萎縮。其他像是子宮頸瘜肉造成的出血,若是瘜肉體積不大,醫師通常會予以外用藥並觀察,但若瘜肉較大且導致持續出血,才會考慮在懷孕期間進行切除。至於懷孕初期常見的著床不穩定所引起的出血,西醫通常會先以黃體素進行安胎治療。然而,部分孕婦在服用黃體素或注射安胎針後,可能出現噁心等副作用,或仍無法止血,這時便有些人會轉向中醫尋求進一步協助。


周宗翰指出,中醫將孕期出血稱為「胎漏」、「妊娠下血」或是「胎動不安」,引發的原因可能為氣血虛弱或是血熱。氣血虛弱通常是出現在工作較為勞累或是食慾不佳的孕婦身上,因為氣不足,所以無法固攝住血液,而使血下漏。這類型的出血量通常不多,多呈淡粉紅色,孕婦面色則通常較為蒼白且無血色,容易疲勞,甚至會伴隨些微腰痠或是腹部下墜的感覺。遇到這類的情形要特別小心,建議立即滋補氣血並多休息,也要停止搬運重物或是四處奔波,以免演變成流產。


氣血虛弱型出血 聖愈湯+臍療可幫助固胎


針對氣血虛弱型的孕期出血,周宗翰說明,臨床方藥多採用聖愈湯去補益氣血,並會酌加菟絲子、桑寄生等固胎藥物,如果出血的同時還伴隨明顯下墜感的話,則會建議孕婦臥床並利用「臍療」的方式來幫助固胎。肚臍即中醫經絡中的神闕穴,理論上臍通百脈,為12經脈的起點,透過敷臍可讓藥物的作用迅速傳至經脈,達到有止血安胎之效。


敷臍療法


▸材料:生地15g、阿膠15g、艾葉末15g
▸作法:先將生地熬煮取汁,再趁熱加入阿膠攪拌使其溶解,將略稠的湯汁淋上艾葉末攪拌,放溫後揉捻成團狀,敷在清潔乾淨的肚臍上方


血熱型出血 可用保陰煎去清熱涼血


至於血熱型的出血則多見於原本就是熱性體質的孕婦。這類型的孕婦平常就容易口乾舌燥、冒痘,若懷孕後又常吃燒烤、辣、炸類的食物,或是因心理壓力過大導致氣鬱化火、化熱,便可能引起便祕、心煩失眠,以及熱迫血行。這類型的出血量可能會較氣血虛弱型多,顏色也會較為鮮紅,此時千萬不能再進補過多溫熱的食材,以免火上加油,使得胎動更為不安。


周宗翰說,針對血熱型的出血,臨床則會採用以保陰煎去清熱涼血,加減旱蓮草、仙鶴草等涼血止血藥物去做治療。若是熱象明顯,可利用黃芩和白朮煮水飲用,黃芩可清熱,配合健脾的白朮,可防黃芩的苦寒損傷脾胃,兩者合用有安胎之效。


黃芩白朮飲


▸材料:黃芩2~3片、白朮1~2片、水500c.c.
▸作法:將黃芩及白朮洗淨後,注入500c.c.沸水浸泡10~15分鐘後,放溫飲用。


孕期應避免溫熱食補 出血務必尋求醫療協助


最後,在飲食方面,懷孕期間應避免具有活血作用或易引起子宮收縮的食物,如:山楂、黑木耳和螃蟹等,其餘像是麻油雞、當歸鴨等溫熱性食補也不建議食用,以免加重出血情況。此外,懷孕期間最重要的是保持情緒穩定,避免過度勞累。一旦發現出血量持續增加或伴有腹痛,切勿輕忽,不要認為臥床就沒事,一定要前往中醫或西醫醫療院所接受專業檢查與治療,以避免流產憾事發生。


# 首圖來源/Freepik


原文,本文內容已獲 NOW健康 授權,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