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爆炸性頭痛當心腦血管痙攣 醫:不治療恐致腦出血

分享:

產後爆炸性頭痛當心腦血管痙攣 醫:不治療恐致腦出血

2025/07/08 09:40:09文/由NOW健康授權轉載

【NOW健康 吳思奕/宜蘭報導】許多媽媽在生產後都會出現身心不適的後遺症,雖然大部分的時候,症狀都會在幾個月內自行緩解,但若出現不適感加劇,甚至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時,則應儘速就醫檢查。日前宜蘭1名林小姐在產後3個月時突然出現劇烈頭痛,連止痛藥都壓不住,她隨即意識到情況不對同時就醫,經住院檢查後發現是可逆性腦血管收縮症候群。經過藥物治療後,成功控制症狀,並有效避免了腦中風等嚴重併發症的發生。


爆炸性頭痛到想吐、畏光 為可逆性腦血管收縮症候群症狀


收治這名個案的羅東博愛醫院神經內科醫師吳旻陽表示,林小姐年僅34歲,且本身為護理師,因此具備較高的病識感,當她於產後3個月感到頭痛悶脹感持續不斷,甚至痛到想吐、畏光、注意力不集中時,便意識到情況非同小可,當下決定就醫。經一系列檢查後,排除了血管剝離、血管發炎或局部感染的情形,最終確診為「可逆性腦血管收縮症候群」引發的腦血管痙攣。透過藥物治療,林小姐爆炸性頭痛的症狀在1個月內明顯好轉,且連續追蹤數月後,腦部影像檢查顯示血管痙攣的情形顯著緩解。


▲吳旻陽說,可逆性腦血管收縮症候群(RCVS)的確切成因不明,民眾醫一旦出現爆炸性頭痛的情形就應立即就醫檢查,排除致命性疾病,爭取黃金治療時間。(圖/羅東博愛醫院提供)


致病成因尚不明 臨床案例多半與特定誘發因子有關


吳旻陽指出,目前可逆性腦血管收縮症候群(RCVS)的確切成因不明,但多數案例顯示,症狀發作與特定誘發因子有關。常見的因素包括壓力、產後波動的身心狀態,以及使用對血管有刺激性的藥物,如:抗憂鬱藥物、鼻塞藥物、減肥藥物等。在治療上,除了控制症狀、避免接觸特定誘發因子外,更重要的是要預防可能的併發症發生。因為若是血管痙攣收縮太嚴重,可能導致腦中風、腦出血或癲癇,造成永久的神經功能缺損,甚至死亡。此外,由腦動脈瘤破裂引起的蜘蛛膜下腔出血或腦中風,都會出現爆炸性頭痛,因此一旦發生就應儘速就醫檢查以確保安全。


女性在產後身體會經歷顯著的激素變化,因此身心調適格外重要。日常生活中應盡量避免劇烈的情緒波動(如:大哭、大笑)、避免接觸劇烈溫度變化(如:洗太熱或太冷的澡),同時也應該減少咖啡因、酒精的攝取。透過均衡飲食、正向的社交生活與規律的運動作息,打造良好的生活型態,才是遠離頭痛誘發因子的根本之道。


# 首圖來源/Freepik


原文,本文內容已獲 NOW健康 授權,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