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女性健康定期「婦科檢查」不能少 4大項目不漏檢

分享:

守護女性健康定期「婦科檢查」不能少 4大項目不漏檢

2025/05/23 14:36:14文/由NOW健康授權轉載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許多婦科疾病初期症狀不明顯,卻可能悄悄危害女性健康,例如乳癌、子宮頸癌、巧克力囊腫和卵巢纖維瘤等。透過定期婦科檢查,有助於及早發現潛在異常,並在第一時間採取治療,有效降低病情惡化的風險。《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3個月內「婦科檢查項目」相關話題的網路聲量,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婦科檢查項目排行。


▲網友熱議4大婦科檢查項目。(圖/《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提供)


接受「性病檢查」不只是為了自己 也為伴侶做好健康把關


觀察近3個月內網友針對「婦科檢查項目」的討論,可以發現「性病檢查」最受關注,其檢查形式依疾病不同而有所差異,常見方法包含尿液檢查、血液檢驗、棉棒取樣或外觀檢查,對應的檢查項目則涵蓋人類乳突病毒(HPV)、愛滋病、梅毒、生殖器疱疹、披衣菌與淋病等。


有網友分享自己只有單一性伴侶,卻被診斷出感染病毒疣,「做切片檢查,報告結果果然是菜花」讓她感到十分錯愕,也引起熱烈討論,網友紛紛指出「菜花是第一個不用性行為就會傳染的性病」、「病毒潛伏期很長,發病時間與感染來源難以斷定」,也有人補充「共用毛巾、馬桶等日常接觸也可能成為傳染途徑」,因此定期接受性病檢查,不僅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在保護伴侶與他人健康。


定期「乳房檢查」不可少 及早發現胸部異狀、及早介入治療


在婦科檢查相關討論中,「乳房檢查」同樣受到熱議,其中又以乳房攝影經驗的分享與詢問尤為常見。有網友收到衛生所提供的免費乳房攝影通知後,發文請益「聽說要把乳房壓扁,真的很痛嗎?」引發一連串回應。有經驗者表示「的確會痛,因為機器會夾乳房」,也有人安慰道「其實還好,像是被人很用力捏住,肉多的人感覺比較不明顯」。


另一方面,1名網友則分享親友的真實經歷,表示朋友在長期追蹤乳房良性腫瘤期間,一直僅依靠超音波檢查,未發現異常,直到最近安排乳房攝影,才驚覺已是乳癌第3期。她提醒「超音波跟攝影看的東西不一樣,最好2個隔1年交叉做」,雖然乳房攝影可能帶來短暫不適,但仍是提早發現病變、保障健康的重要措施。


善加利用健保制度的資源 25歲以上每年可免費抹片檢查


此外,不少女性也會定期安排「子宮頸抹片檢查」,有人表示「1年1次,自費做抹片加HPV檢查,是我對自己身體的照顧」,強調例行檢測「不為了誰,就為自己」;民眾也熱心提醒可善加利用健保制度的資源,「25歲以上每年可免費抹片,35、45、65歲還能加做HPV檢測」。


至於實際檢查經驗,網友們的回饋不盡相同,有網友坦言內診過程「異物感強、讓人感到不適」,但也有人認為「雖然檢查不太舒服,但做完真的比較安心」。最後,「孕前檢測」則是許多女性備孕前的重要步驟,常見項目包括傳染病篩檢、荷爾蒙與甲狀腺功能檢查等,能協助女性提早掌握身體狀況、提高受孕安全性。


婦科檢查不只是發現身體問題 更是女性日常健康管理的重要環節


婦科檢查不只是發現身體問題的手段,更是女性日常健康管理的一部分,無論是出於預防、追蹤還是備孕需求,定期檢查都能為自己增添多一層保障。如果你也想進行婦科檢查,卻不知道從哪些項目做起的話,不妨參考看看網友的討論,並諮詢專業的醫護人員,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 首圖來源/Freepik


原文,本文內容已獲 NOW健康 授權,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