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客委會推動家庭錄影帶修復 保存庶民影像文化資產
2025/05/19 11:58:09文/記者 賴君欣
隨著錄放影機逐漸退出生活舞台,許多珍藏家庭記憶的錄影帶也悄然面臨失傳的命運。為保存客庄文化與庶民生活影像,高雄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委託高雄市美濃愛鄉協進會推動「高雄市客庄地方記憶空間專案輔導團」,並於5月17日在褒忠義民廟舉辦「家庭錄影帶修復工作坊」,號召民眾一同翻找塵封已久的舊錄影帶,親手搶救逐漸模糊的家庭記憶。
↑圖說:老師向學員說明搶救錄影帶的重要性(圖片來源:高雄市客委會提供)
本次活動吸引超過三十位學員參與,在專業團隊引導下,學習錄影帶的基礎清潔、物理修復與數位轉檔技術。活動以「自己的錄影帶自己救」為精神,讓參與者不只是修復影像,更重建對往日生活的情感連結。從婚禮片段、家族聚會到地方宮廟慶典,這些看似瑣碎的錄影資料,其實正是庶民文化的活記錄。
↑圖說:學員認真見習老師如何修復錄影帶(圖片來源:高雄市客委會提供)
活動上午由電影蒐藏家博物館館長、台灣電影文化資產保存協會理事長井迎瑞教授,以「影像與族群記憶」為題發表專題演講,強調影像保存與族群文化延續的關聯;隨後,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所助理教授吳永毅也以「搶救家庭錄影帶也是文資保存運動」為題,點出錄影帶修復的文化意義。下午則進入實作環節,學員在講師指導下操作清潔與轉檔流程,並在活動尾聲迎來感動時刻──「修復成果世界首映會」。
↑圖說:學員動手修復錄影帶(圖片來源:高雄市客委會提供)
首映會中,一捲捲經歲月洗禮的錄影帶重獲新生:有人首次在30多年後重溫自己的婚禮畫面,也有人在轉檔畫面中看到早逝親人的笑容,或是80年代義民廟熱鬧的慶典場景。井迎瑞與協進會理事長、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教授鍾秀梅共同主持座談,與民眾分享這場影像重生背後的歷史與情感價值。
↑圖說:學員分享修後復後的錄影帶內容(圖片來源:高雄市客委會提供)
高雄市客委會主委楊瑞霞表示,透過錄影帶修復轉檔,不僅能保存個人與家族記憶,更可留下早年客庄的生活圖像,避免這些珍貴的常民文化在世代更迭中斷裂。她也指出,今年專案團隊已於各地辦理多場說明會,未來將持續爭取中央資源,修復美濃地區極具歷史價值的保甲會館,讓客庄風貌與庶民故事得以延續傳承。
這場小型卻意義深遠的工作坊,不只是技術性的搶救行動,更是一次跨世代的情感召喚——在一格格影像中,記憶得以重現,歷史再次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