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廠延役條款過關 民進黨手握能源關鍵卻走在矛盾邊緣

分享:

核電廠延役條款過關 民進黨手握能源關鍵卻走在矛盾邊緣

2025/05/14 15:48:49文/觀點主筆室

就在核三廠二號機即將停機之際,立法院通過了《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正案,開放符合條件可延役至多20年。但這場來得急卻來不及讓核三延役的能源修法,顯示了在野黨對臺灣能源供應失靈的憂心,也再度揭露執政黨意識形態治國,緊抱非核家園神主牌卻罔顧能源供應穩定與國際減碳趨勢。法案雖已通過,在野黨做球解套核電,但接不接,還是得看民進黨臉色。

此次修法表面上為核能鬆綁,但徒法不則以自行,如果執政黨依然故我,不理不採,機組不可能自行運轉。核三廠2部機組,一部已於去年除役,另一部將在本週停止運轉,根本來不及納入新法延役機制。這代表台灣即將邁入一段無核能支撐的時代,而這段過渡期,對本就承受不小壓力的電力體系,不能說沒有風險。

綠能尚未成氣候,天然氣接收站屢遭地方反彈,加上燃煤發電的高碳排與空污爭議,穩定、低碳且成本合理的基載電力來源日漸稀缺。此時,核電延役原是解方之一,卻因政策選擇與意識形態的綁架,難以轉化為實質助力。

值得注意的是,法案通過後的落實關鍵,並不在於技術或經費,而在政治意志。修法給予的是一項選擇權而非義務,延不延役、誰來延役、何時提出延役申請,仍掌握在行政院與台電手中。而根據目前的政治現實,民進黨對核能延役態度依舊保守,強調核安與核廢問題,迴避面對核電實質貢獻的討論。

與此同時,美方揭露台灣擬向阿拉斯加採購600萬噸天然氣的消息,亦使核能延役的可能性更加撲朔迷離。台美之間長期存在貿易順差,能源採購成為平衡雙邊貿易的重要籌碼。中油與阿拉斯加方面簽署的合作意向書,若落實將大幅提高台灣對美能源依賴,也可能削弱政府對核能的政策意願。當天然氣進口成為外交與經貿的策略工具,核能或將再度成為被邊緣化的選項。

天然氣昂貴且碳排依舊,且同樣受制於必需進口,若執政者繼續排斥核電,只會讓台灣能源政策陷入高風險、高成本、低穩定的困境,還有最令人擔心的國安問題。能源不穩,不僅是產業痛點,更是民生痛點。當電價遲遲無法反映成本,電力公司連年虧損,綠能又尚未能肩起重任時,合理延役既有核電廠,是最務實的選擇。

立法院的修法,是在野黨為國家能源政策請命的一小步,如果民進黨政府不願接球、不敢決策,那麼這場能源政策的修法恐怕終究淪為紙上談兵。核三的謝幕只是開端,台灣能否順利走過「無核時代」,莫不要搞到急了才要跳牆。執政者應以國家為重,放下成見,回歸理性,台灣的能源轉型之路,才有機會走得穩、走得遠。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