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讀程序成攻防焦點 朝野立委憲法法庭交火
2025/05/13 11:21:31文/品觀點編輯中心
針對《憲法訴訟法》部分條文修正案,51位民進黨立委聲請釋憲及暫時處分,憲法法庭昨(12)日召開說明會,朝野立委與多位學者專家激烈交鋒。焦點集中於三讀程序是否構成有效異議,以及現任大法官人數是否符合法定門檻。
國民黨立委吳宗憲指出,現任大法官僅有8人,未達修法後所需評議人數10人,質疑是否具備審理資格。民進黨立委吳思瑤則為聲請案辯護,強調民進黨在二讀過程中不斷表達反對,三讀僅因「無異議」程序通過,不代表綠委同意修法。她更以性侵案為喻,指被害人即便全程反對,仍可能被認定「某一瞬間未反對即為同意」,此番言論隨即遭大法官呂太郎駁斥:「本案不是性侵案」。
憲訴法修正案於今年1月23日由賴清德總統公布施行,明訂大法官判決須10人以上評議,違憲宣告須9人以上同意。民進黨聲請釋憲,主張審理門檻過高,且程序有爭議。然而,2018年國民黨針對前瞻預算釋憲遭駁回,當時理由為「未在議場表達反對,未行使職權」,成為本案的重要參考先例。
學者羅傳賢教授表示,立法院自蘇嘉全擔任院長至今,三讀多以無異議通過為慣例,並非韓國瑜首創。黃國昌也指出,1042件法律案皆依此模式運作。反觀立委柯建銘則批評此說法站不住腳,指韓國瑜院長未經朝野協商便加速通過重大修法,是「沒收討論、毀憲亂政」。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