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歲女業務愛拚酒!健檢驚見腺瘤性瘜肉 醫警告:大腸癌恐提早報到

分享:

28歲女業務愛拚酒!健檢驚見腺瘤性瘜肉 醫警告:大腸癌恐提早報到

2025/05/01 17:29:33文/品觀點綜合編輯

圖/Freepik

近日,一名28歲廖姓女業務在公司團體健康檢查中,意外發現腸道內有兩顆大小不一的瘜肉。這名女性平日因工作需要經常應酬拚酒,假日也喜歡小酌。原本自認年紀輕無需健檢,但在同事邀約下參加了公司安排的健康檢查。

健檢結果顯示,在她的腸道內發現兩顆可疑瘜肉,大小約0.7公分。透過AI技術輔助初步辨識為腺瘤性瘜肉,後續病理報告也確認為癌化風險較高的腺瘤性瘜肉。醫師指出,腺瘤性瘜肉具有高度癌化風險,若無及時處置,有可能在5-10年內發展成大腸癌。

梁程超醫師表示,國人大腸癌發生率居高不下,且有年輕化趨勢。國健署今年已擴大公費篩檢對象,從原本的50至74歲族群,擴大至45至74歲民眾,以及40至44歲具有大腸癌家族病史者,每兩年可接受一次糞便潛血檢查。

醫師提醒,年輕族群常因自認健康而忽視身體警訊,或過度依賴腸胃藥物及營養補充品,可能延誤治療時機。建議有以下風險因素的民眾應提高警覺,主動安排大腸鏡檢查:肥胖、有家族病史、生活及飲食習慣不佳(如少吃蔬菜、偏好紅肉及加工品)、抽菸、喝酒、缺乏運動習慣等。

另一方面,衛福部南投醫院也報導了一起成功治療大腸癌的案例。一名60歲男性患者在四年前被診斷出橫結腸惡性腫瘤第二期,經過積極治療後病情穩定。然而,去年初回診時發現癌指數偏高,進一步檢查確診為小腸惡性腫瘤第二期。經過手術切除腫瘤及化療後,患者再次回歸正常生活。

不料,上個月的定期檢查又發現腹膜腫瘤轉移。面對接二連三的打擊,這名患者選擇堅持不放棄,並相信醫療團隊。他接受了腫瘤減積手術及腹腔溫熱化療,成功清除腹膜腫瘤,術後僅住院六天便順利出院。

外科許家榮醫師表示,大腸癌的主要治療方式之一是手術切除。對於腹膜轉移的治療,醫師會視病人的身體情況,考慮採用腹腔溫熱化療合併腫瘤減積手術,以消滅腫瘤並降低復發風險。

目前健保已針對特定癌症類型,在符合適應症的情況下給付術中溫熱化療的費用。許醫師強調,並非所有患者皆適用該治療,建議患者與醫師充分討論,安排適合的療程。經過積極治療,患者仍有機會一次次克服癌症,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專家呼籲,無論年齡大小,都應重視自身健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定期接受健康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才能有效預防和控制大腸癌等疾病的發生和發展。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