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性耳聾錯過黃金期也別放棄! 把握治療痊癒的機會

分享:

突發性耳聾錯過黃金期也別放棄! 把握治療痊癒的機會

2025/04/22 09:44:33文/由NOW健康授權轉載

【NOW健康 陳木森/台北報導】1名20多歲留美的陳姓女研究生,去年初在美國留學期間,左耳突發性耳聾,因當地就醫不易且費用高昂,拖延2個多月返台求醫,到好幾家大型醫院求診,但因認為錯失黃金治療期,治療無效,而未給予治療。醫師提醒一旦放棄最後機會,成為永久性的重聽,實在是很可惜之事。


醫揭突發性耳聾3大成因 外力、病毒感染、耳中風


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表示,突發性耳聾定義為短時間內,有3個相連音階或全部聽力受損,通常發生在單側,患者突然嚴重聽損,無法聽到高中低音頻。臨床顯示,患者大都清晨醒來,突然發現單側耳朵喪失聽力,有時則伴隨耳鳴、眩暈。


突發性耳聾,指短時間內突然發生的聽力喪失,成因複雜。李宏信醫師列舉出造成突發性耳聾的3大成因:


▸突發性耳聾成因1:頭部受外力撞擊


當頭部遭受撞擊時,無論是車禍、跌倒、運動傷害或其他事故,都可能對內耳造成直接或間接的傷害,導致內耳聽神經受損,進而導致聽力喪失。


▸突發性耳聾成因2:病毒感染


為造成突發性耳聾的主因,臨床上常見患者上呼吸道感染病菌後,出現鼻塞、流鼻水等感冒症狀後,合併突發性耳聾。再者,引發皮蛇的泡疹病毒如果長在耳朵附近,也會因病毒直接滲入而破壞內耳聽覺神經而導致嚴重聽損。


值得注意的是,前幾年新冠疫情期間,不少患者感染新冠病毒,或接種注射新冠疫苗,一旦病毒侵犯內耳神經,就會造成突發性耳聾,耳鳴及眩暈等症狀,所幸這類患者在接受適當治療後,就可逐漸恢復聽力。若能在黃金治療期2週內治療,則幾乎可完全治療而痊癒。


▸突發性耳聾成因3:內耳血液不通


內耳的正常功能,包括聽力和平衡,仰賴於穩定且充足的血液供應。當內耳的血液循環受阻或變差時,就會影響而造成內耳的神經萎縮甚至會全面壞死,嚴重時則會引發突發性耳聾,也就是俗稱的「耳中風」。


錯過黃金期也別放棄! 突發性耳聾治療策略即應把握時間


「突發性耳聾需要立即就醫治療。」李宏信醫師強調,一旦出現突發性耳聾症狀,應盡快尋求醫療協助,愈早接受治療,效果就會愈好。如果能在2週內接受專業治療,則幾乎可以恢復原有的聽力。


陳姓女研究生在美國念書時,罹患突發性耳聾,在當地就醫但治療有限,發病後2個月返回台灣,一開始至多家大型醫院求醫,但因超過黃金治療期,療效不佳,因此醫師都不願意為治療效果不佳的情形而為其治療。李宏信醫師認為,此個案雖已錯過黃金治療期而延誤治療,但也不願放棄希望,當該名患者前來診間看診時,給予鼓勵而積極治療,歷經1個多月,聽力約恢復約7成。這是一個很好的案例,因為年紀尚輕,尚有治療恢復的機率,因此呼籲不要輕易放棄任何有望使聽力變好的機會,如果放棄治療恐要戴助聽器,甚至全聾而失聰。


李宏信醫師說明,使用維生素B1、B6、B12等神經滋養劑,配合抗氧化劑,有助於修復聽神經,在2至4週急性期接受完整治療,幾乎都可恢復原有聽力。如果延誤治療,只要在半年內,根據臨床經驗,也還有很大機會讓聽力復原至6至7成。


李宏信醫師指出,治療突發性耳聾,除了使用類固醇抑制急性發炎症狀,來減少對神經的破壞,更重要的是務必使用打通血路,增加血管暢通、減少膽固醇堆積其中;其次用藥促使血管擴充,增加血管通透作用,以血管營養劑滲入到內耳組織與聽神經細胞,就能促進加速聽力改善而恢復。


李宏信醫師再次提醒,及早治療突發性耳聾是恢復聽力的關鍵。除了2週內使用類固醇消炎消腫,更要透過藥物打通血路,滋養聽神經。即使延誤,半年內仍有機會讓聽力恢復之作用,故應積極治療切勿輕忽。對一般老化重聽者來說,打通血路、滋養聽神經對重聽的預防及治療也很有益。


# 首圖來源/Freepik


原文,本文內容已獲 NOW健康 授權,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