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傳統影像盲區! PSMA精準揪出攝護腺癌復發病灶
2025/04/15 09:27:35文/由NOW健康授權轉載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62歲江先生於10年前確診攝護腺癌,接受機器手臂輔助根除性攝護腺切除手術,術後「攝護腺特異抗原」PSA指數明顯下降,但隨後數值卻逐漸上升,使用荷爾蒙去勢治療,仍無法穩定控制病情,指數愈來愈高,但卻找不到復發病灶。後來在台北榮總接受PSMA正子攝影之後,精準揪出病灶在骨盆腔內隱藏局部復發。
▲PSMA正子攝影精準診斷復發之腫瘤病灶(紅色箭頭處)。(圖/台北榮總提供)
攝護腺癌精準診斷新選擇 PSMA正子攝影PET提升患者存活率
台北榮總泌尿部主任黃逸修表示,侷限性攝護腺癌的治療方式為外科手術、放射線治療、荷爾蒙治療等,術後患者定期回診,檢驗血液中「攝護腺特異抗原」(PSA)追蹤療效。不過,臨床常遇到患者PSA指數異常升高,但傳統影像檢查卻往往無法精確找出病灶的位置,患者憂心,醫師也難以決定下一步該做哪些治療。
北榮引進最新「攝護腺細胞膜抗原」(PSMA)正子攝影(PET),透過PSMA導向的同位素製劑,能夠在體內尋找攝護腺癌細胞,並予以標記,搭配高解析度的核磁共振(MRI)提供精準的定位影像,協助醫師發現潛藏的病灶。
黃逸修指出,傳統影像技術受限,患者在接受根除性攝護腺切除手術後,若「攝護腺特異抗原」(PSA)突然偏高,懷疑復發,檢查時常無法確認復發部位,以致治療棘手。PSMA正子攝影則可讓醫師找出潛藏的復發攝護腺癌病灶,先發制人,擬定高精準度的治療。
擺脫荷爾蒙治療副作用! PSMA正子攝影助患者重獲生活品質
以江先生為例,經PSMA正子攝影找到復發病灶,經北榮泌尿腫瘤團隊評估,安排放射治療,PSA指數顯著下降至接近零(0.008 ng/mL),後續1年半追蹤,並未復發,已成功脫離荷爾蒙去勢治療。
黃逸修強調,PSMA正子攝影的應用範圍不限於局部復發的攝護腺癌患者,也適用於轉移性攝護腺癌病患,透過PSMA正子攝影精準鎖定轉移的部位,進一步決定是否進行局部放射治療,或採用最新的177Lu-PSMA 標靶核種治療,將放射性同位素直接導入轉移之病灶,給予更有效全身性治療。
# 首圖來源/台北榮總提供
◎原文,本文內容已獲 NOW健康 授權,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