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例外論鬆動 壽險遇狂瀾
2025/04/11 13:28:33文/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總經理 詹芳書
美國總統川普再度掀起市場波瀾,這次的焦點從貿易戰轉向匯率與總體經濟政策的不確定性。近期美國經濟數據轉弱,加上川普政府激進的關稅政策,使得美元指數跌至5個月低點,資產評等也遭國際金融機構警示。高盛與摩根大通紛紛指出,「美國例外論」(American Exceptionalism)正受到嚴重挑戰,動搖全球對美國的投資信心。
對於資產海外布局逾7,000億美元的台灣壽險業而言,川普政策的多變性與美元弱勢的雙重夾擊,意味著匯率風險、資產價值波動與投資策略的重大考驗。
所謂「美國例外論」,長期以來支撐美國作為全球資金避風港的地位。然而,美國關稅政策的反覆與政治不確定性,讓美國資產評價承壓,並削弱美元吸引力。德國等歐洲國家則相對穩健,透過財政刺激方案推升經濟成長與資產吸引力,形成對比。
對台灣壽險業而言,長期持有的美國債券與不動產等資產,受美元走弱影響,其新台幣計價之價值縮水,匯損壓力驟升(美元指數在過去9週中7度收黑,已回吐去年總統大選以來的漲幅)。
更嚴重的是,匯率避險成本在美元利率下滑時,變得更為昂貴,勢必侵蝕獲利能力。以目前壽險業近7成資產布局海外,且大宗集中於美元計價投資,川普政策的轉折意味著壽險業的投資風險大幅提升,台灣壽險業也將面臨匯率、政策與利差的三重挑戰。
以新台幣計價的資產負債表而言,美元資產貶值即意味著台灣壽險業整體淨值下降,若匯率波動劇烈,甚至可能觸發資本適足率不足的監理警戒。對壽險公司而言,這不僅削弱財務穩健度,也影響市場信心與信用評等,進一步提高資金成本。
此外,台灣壽險業對匯兌收益的依賴甚深,去年許多公司藉由「台幣貶、美元升」來維持收益穩定,如今趨勢將逆轉,資產淨值受壓,勢必須重新檢討資產評價與風險承擔策略。
川普政府向來以「不可預測性」著稱,尤其關鍵的經貿政策常「朝令夕改」,這樣的政策環境,讓原本依賴穩定收益的壽險資金難以做出中長期投資規劃。例如,若川普提出對特定產業或國家的關稅制裁,不僅可能引發市場恐慌,更可能波及壽險公司投資的企業債券與ETF等資產評價,造成預期外的損失。對壽險業這類「負債久、資產久」的機構投資者而言,政策風險的不確定性無疑將壓縮投資報酬與增加資本負擔。
壽險業的傳統獲利來源在於「投資收益率高於保單責任準備金利率」所產生的利差收益。然而,隨著美國經濟轉弱,市場預期聯準會將降息,甚至重新啟動量化寬鬆,美元資產的收益率將面臨下行壓力(川普1.0的環境下即是如此)。
反觀保單責任成本並未隨之同步下降,利差空間持續縮小。加上為防止台幣升值帶來匯損,壽險業必須投入更多資源於避險,且在利差走低下,避險成本對總體收益的侵蝕效應放大,使得整體獲利模式面臨結構性挑戰。
面對美元弱勢與美國政策變動的「新常態」,台灣壽險業必須加速轉型,突圍之道是分散風險、深化本土、優化負債、重塑資產配置與風險管理策略。除了增加歐洲與亞太區域投資比例外,壽險公司亦可強化對新興市場基礎建設、私募股權等非傳統資產的參與,著手全球多元資產配置,拓展收益來源。
同時,透過外幣多元分散,降低對美元匯率的過度依賴,建立更具彈性的資產組合。
另可結合政府公共政策,深化本土投資,參與台灣長照、綠能、交通建設等基礎建設專案,創造與保單責任相匹配的長期投資機會。還可推動「保單連結本地投資」的創新商品設計,將資金導回國內,兼顧收益與經濟貢獻,打造長期穩定的收益基礎。
業者甚至可檢討現行保單之責任利率與匯率假設,適度調整新契約設計,引入浮動利率、可調保費(或保額與保價)保單等彈性元素,以創新的保單結構,降低壽險業對高固定收益的依賴。並透過資產負債匹配(ALM)系統,動態調整資產配置,強化負債管理,確保資金運用效率與風險控制能力。
川普帶來的不僅是短期匯率的劇烈波動,更是全球金融秩序的結構性衝擊。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與資產配置首選的地位,正面臨「美國例外論」鬆動的嚴峻挑戰。美國資產過去長期穩居全球資金配置的核心,如今優勢不再明確,未來的投資格局將邁向「多極化」的新常態。
對於重度依賴美元資產的台灣壽險業而言,這是一場關乎資產安全與經營穩定的「戰略級轉型」。資產配置的目標,必須從單純的收益最大化,進化為兼顧「地緣政治風險控管」與「幣別分散化策略」的全方位布局。
在實務上,完全迴避匯率風險雖不可行,但降低對美元資產的依賴,分散幣別集中度,卻是壽險業能主動掌握的風險管理策略。這不僅能穩定財務報表、減少因匯率變動而帶來的淨值波動,更能有效控制因匯率走勢反轉,可能引發的保戶大規模解約風險,並留出因避險成本飆升所造成的實質財務壓力空間。換言之,幣別分散與去美元化程度的提升,是壽險業提升財務韌性、穩定經營的重要關鍵。
(本文由銀行家雜誌提供,作者為東吳大學財務工程與精算數學系教授、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