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開封後乾燥劑、棉花該留還是丟? 藥師來解答
2025/04/03 09:38:42文/由NOW健康授權轉載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國人食用保健食品風氣盛行,但對於產品的保存是否都做對了呢?許多民眾對於保健食品保存的方式存在許多錯誤觀念,導致保健食品變質,吃了不但無益,反而可能傷身。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發言人黃彥儒藥師針對民眾常見的保存迷思逐一破解,並提供正確的保存方法,以確保民眾吃得安心,並且吃出健康。
▲民眾常常搞不清楚自己補充的是保健食品、健康食品還是藥品,對於這些產品的認知常常很模糊。(圖片來源/Freepik)
保健食品≠健康食品≠藥品 保存觀念大不同
市面上保健食品種類繁多,民眾在補充之前,常常搞不清楚自己補充的是保健食品、健康食品還是藥品,對於這些產品的認知常常很模糊。黃彥儒藥師說明,國內的藥品是由食藥署管理,所有的藥品會經過認證,取得藥品字號,藥品的仿單上會明確記載藥品的適應症;而健康食品也是由食藥署管理,取得的是健康食品的字號,產品上常見會有小綠人標章,產品包裝上會出現「降低膽固醇」、「幫助控制血糖」等文字述敍,一般都會經過動物實驗證實,對促進身體健康有所助益。
此外,民眾也常會購買保健食品來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黃彥儒藥師在這裡特別提醒民眾注意的是,保健食品,其實就是食品,因此食藥署在把關上會以食品來規範,這類產品無法宣稱對身體健康的促進有幫助,然而市面上此類產品的種類,可以說是相當廣泛。
黃彥儒藥師強調,民眾必須先認清自己使用的是藥品、健康食品還是保健食品,再進一步了解如何正確保存,這是建立正確觀念的第一步。一般而言,產品外包裝上都會說明保存方式,膠囊或錠狀產品通常常溫保存、避開潮溼環境即可。
▲一旦保健食品發生變質,吃了不但可能沒有效果,更嚴重的是,還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危害。(圖片來源/Freepik)
冰箱不是萬能丹! 錯誤存放導致變質吃了恐傷身
許多民眾誤以為將保健食品放入冰箱保存可以避免變質,但黃彥儒藥師指出,這其實是錯誤的觀念。若將常溫保存的產品放入冰箱,反而容易導致吸溼而變質。除非是有需要特殊保存的產品,例如某些益生菌產品需要保存在2℃到8℃的冷藏環境,才能確保菌種數量的穩定。
一旦保健食品發生變質,吃了不但可能沒有效果,更嚴重的是,還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危害。黃彥儒藥師舉例,軟膠囊產品吸溼後可能變成軟糖狀,此時可能已經滋生細菌、黴菌,吃進身體後恐增加感染風險。有些錠狀的產品,正常狀態應是表面光滑或單一色澤,一旦吸溼後可能造成表面出現黃斑等雜質,這都是發生變質的情形。如遇產品發生變質的情形,民眾就不要再吃了。
▲許多民眾習慣將保健食品放在浴室,提醒大家,浴室環境潮溼,反而會增加產品變質的風險。(圖片來源/Freepik)
開封後的保存細節 避溼、避光、避高溫
產品開封後變質的問題也需要特別注意,尤其是存放位置。黃彥儒藥師建議,應盡量避免潮溼、太陽直射以及溫度變化太大的環境。許多民眾習慣將保健食品放在浴室,提醒大家,浴室環境潮溼,反而會增加產品變質的風險。
若有經濟條件許可,將產品置於可調控溫度和溼度的專用保存箱(防潮箱)是不錯的保存方式。此外,家中有小孩的民眾,存放保健食品時要放在小孩不易取得的地方,以免誤食。
▲產品開封之後,乾燥劑若還置於瓶罐內,那就會把外在環境空氣中的溼氣吸進來,反而加速內容物的變質。(圖片來源/Freepik)
乾燥劑、棉花開封後 該保留還是該丟棄?
許多保健食品瓶罐中會放置乾燥劑和棉花等填充物,這些包材在開封後應該如何處理呢?黃彥儒藥師解釋,乾燥劑放在密封的瓶罐裡,會吸收封閉環境裡的溼氣,才不會讓包材裡的內容物因為吸溼而變質。
但是,開封之後,乾燥劑若還置於瓶罐內,那就會把外在環境空氣中的溼氣吸進來,反而加速內容物的變質。所以,當我們打開封口後,第一件事就是要將乾燥劑取出。至於置放棉花等填充物,是為了防止內容物遭到碰撞,開封後,其實就可以取出丟棄。
保健食品的包裝上,若是單次取出食用的包裝,相對就比較沒有這方面的問題;但若是瓶裝或是罐裝的包裝,就容易會有吸溼變質的情形。值得提醒的是,建議使用瓶罐裝的保健食品,將每次食用的份量,輕巧的倒在蓋子上,避免直接用手取出,可避免手中的水氣不慎加速內容物受污染而變質。
▲保健食品的劑型多樣,包括膠囊、錠劑、粉劑、液劑等。(圖片來源/Freepik)
膠囊、錠劑、粉劑、液劑 保存方式大不同
保健食品的劑型多樣,包括膠囊、錠劑、粉劑、液劑等,不同劑型的保健食品,保存方式是否有所不同呢?黃彥儒藥師表示,無論是哪種劑型,還是要看產品是一次性的包裝,還是重複拿取的包裝。
如果1罐裡面裝了50顆的膠囊或錠劑,在取出時,要小心不要去污染到未取出的內容物。
液劑也是,把單次使用的份量倒出來,不要去污染到還未取出的部份,千萬不要對口喝,這樣容易會讓口腔的細菌跑進去。
黃彥儒藥師坦言,在採買保健食品時,若有分裝的選擇,在保存上會比較方便,而且有獨立包裝的產品,穩定性也比較好。
▲採買保健食品時,若有分裝的選擇,在保存上會比較方便。(圖片來源/Freepik)
部分保健食品需要冷藏 開封後盡快食用留意變質跡象
大部分的保健食品常溫保存即可,但有些產品需要冷藏保存。黃彥儒藥師分析,常見需要冷藏保存的保健食品是某些益生菌產品,這類需要冷藏保存的產品,通常是需要保持產品的活性,像是益生菌,因為它原本是活菌。
民眾在食用保健食品時,常常開封後沒有按照時間食用完畢,放到忘記是否已經變質。黃彥儒藥師再次強調,產品的外包裝都會標示效期,所以建議民眾買回來之後,印有效期的包裝不要丟掉,外盒要妥善保存;或是可以將產品的開封時間和有效期,自行做標籤貼在產品容器上。要特別注意,開封後的有效時間,不能看未開封的有效日期。
如果膠囊已經變軟了,錠劑本來是白色,有點變黃或出現斑點等雜質,或是粉劑結塊了,液體最容易壞,因為液體本身含水,是最容易滋生細菌的環境;所以,可以看到市售的保健產品,很少製作成液體,就是怕產品容易變質。
但要如何分辨呢?液體產品壞掉是有異味的產的生嗎?或是可以如何察覺?液體顏色加深變質;或是出現白色泡沫等發霉情形;有些則是運送的過程中出現碰撞,導致空氣跑進去,所以在購買時如果發現包裝有凸起等異狀,就表示產品可能遭到污染。
▲民眾在食用保健食品時,常常開封後沒有按照時間食用完畢,放到忘記是否已經變質。(圖片來源/Freepik)
保健食品怎麼吃? 諮詢藥師、適量攝取、正確保存
黃彥儒藥師提醒民眾,購買保健食品前,應先諮詢社區藥局的藥師等專業醫藥人員,討論自己適合哪種產品、劑量多少,才能確保使用上的安全。此外,許多民眾誤以為保健食品是食品,吃多也無妨,但事實上,過量食用保健食品反而會對身體造成不必要的負擔。
▲黃彥儒藥師呼籲,正確保存保健食品,才能確保其品質和功效,讓民眾吃得安心,吃出健康。(圖/黃彥儒藥師提供)
# 首圖來源/Freepik
◎原文,本文內容已獲 NOW健康 授權,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