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海院出版跨時代魚類圖鑑 推廣科普知識
2024/12/20 16:40:35文/記者 韓文明
海洋委員會國家海洋研究院今年12月推出一套魚類圖鑑大作《魚大十八變:魚卵及仔稚魚多樣性圖鑑》,總共收錄臺灣周邊海域121科505種五花八門的魚類初期生活史照片,數量超過1000張。因圖鑑內容篇幅超過800頁,為了讓讀者更容易翻閱,分成兩冊發行,另在第1冊內文提供5篇魚卵及仔稚魚的基本介紹專文,讓讀者在欣賞精美難得的照片之餘,亦能有滿滿的知識饗宴。
全書主要作者講座教授邵廣昭指出,由於魚卵和仔稚魚的形態特徵甚少,若只用形態來鑑定可能有高達七至八成的錯誤率,形態分類根據不同鑑定者的專業程度,在種類鑑定結果上常有落差,有些種類由形態特徵常常僅能鑑定至科的層級,因此勢必要利用DNA定序分子鑑定方法來鑑定魚種。
另外,出版本圖鑑背後更大的意義是要儘可能蒐集過去所有與魚卵及仔稚魚相關的碩博士論文原始資料,這些累積的魚卵與仔稚魚的DNA條碼及生態分布原始點位資料,對於臺灣魚類研究非常珍貴,經過重新比對DNA條碼資料庫並剔除有問題、有疑慮或未鑑定到物種層級的樣本後,再匯入臺灣魚類資料庫和國家海洋資料庫及共享平台中公開分享,讓有學術研究需求者都能下載使用,從資料整理到圖鑑出版的過程中所耗費的人力和物力遠比預期的為多,特別要感謝所有出力人員的辛勞及國海院的支持。
圖說:國海院圖鑑搶先看烏魚魚卵及仔稚魚精采照片。(圖片來源:國海院提供)
國海院院長陳建宏表示,臺灣海域擁有多樣的海洋生物,如何將知識彙整與集結,提供一般大眾、研究學者及教育單位皆能使用與應用至關重要;國海院自兩年前即開始籌劃臺灣海域魚卵和仔稚魚圖鑑出版,很榮幸與海內外知名的魚類學家邵廣昭團隊合作,收錄並整理該團隊20多年來累積的數萬筆珍貴的魚卵與仔稚魚資料,雙方共同協力編撰及出版跨時代的圖鑑,為臺灣魚類多樣性學術專業與科普推廣貢獻一份心力。
這次出版的圖鑑也提供6種魚的AR擴增實境,使用者可以透過手機掃描QR-Code後在3D空間觀察魚卵和仔稚魚形態,並採用「創用CC」授權,讀者可將書中的素材依原狀態分享出去,進行非商業目的使用,除保障著作人權益,也符合國海院海洋研究及教育推廣目的,以及政府資訊公開精神,期望將海洋科普生態知識推廣予一般民眾,以及提供專業人員及教育單位於科學研究參考用的魚卵和仔稚魚圖鑑,助力臺灣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育及魚類資源永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