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赴美設廠有獎勵 但十年內不得在中國增設新廠 | 台商

分享:

半導體赴美設廠有獎勵 但十年內不得在中國增設新廠 | 台商

2022/08/10 15:00:40文/資深記者 宋秉忠

為了振興美國半導體產業,阻撓中國半導體興起,美國政府「胡蘿蔔」和「大棒」盡出,一方面藉由《晶片法案》獎勵半導體在美國設廠,同時組建「晶片四方聯盟」扼制中國發展半導體產業。

美國總統拜登本刊調查,美國總統拜登9日簽署《晶片法案》,以527億美元(新台幣1.57兆元)經費獎勵半導體在美國設廠,但拿了補助的半導體廠10年禁止在中國投資先進製程。

大陸中央財經大學台灣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王建民在陸媒撰文指出,美國《晶片法案》類似川普主導簽署的《美墨加貿易協議》的「毒丸條款」,即在美國享受補貼後的半導體企業在10年內不得在中國或其他「不友善國家」興建先進晶片廠,迫使晶片大企業二選一,美國的巨額補貼是糖果還是毒藥,還真不好說,且前車之鑒不遠。

王建民指出,川普上台之初,曾大力推動製造業回流美國,同樣以提供巨額政府補貼促成鴻海宣布在美投資100億美元興建大型面板廠,如今這一投資已宣告失敗,鴻海還得向地方政府每年支付3600萬美元,並持續20年。

即使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也多次表示,不看好台灣半導體赴美設廠,日前,他應邀在總統府與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會餐時,即直接表達「不看好台灣半導體移植到如美國、日本等地」;之前,他也檢討台積電奧勒岡工廠,並指出,美國製造晶片的成本比台灣貴50%,即使台積電多次為奧勒岡工廠多安排美國或外籍人員,但都沒辦法降低成本。

美國半導體廠成本比台灣高,除了薪水之外,還有工時及「台灣人管美國人」的文化差異。2021年11月,有一名美籍工程師在美國人力資源網站Glassdoor爆料台積電受訓內幕,抱怨工時太長,工作至少10小時,實際上可能超過12小時,還有夜班、周末輪班及待命等,引發廣泛關注。

台灣競爭力論壇知識創新組召集人盧信昌.(宋秉忠攝)

對於張忠謀關注的跨國人才整合問題,台灣競爭力論壇知識創新組召集人盧信昌以三星為例指出,三星在1997金融危機爆發前就開始在非洲布局手機市場,在中國手機市場爆發之際進入,同時轉攻晶圓代工,它在美國也比台積電更能融入當地文化,目前已經在亞歷桑那州和德州進行大規模投資設廠。

換言之,同樣拿美國晶片法案的補貼,美國三星也會是美國台積電必須面對的強大對手;盧信昌指出,因為三星在全球練兵多年,而台積電的赴美人才取得與國際企業的管理能量,都需要有時間做補強。

另一個暫時不適宜赴美投資半導體廠的理由,盧信昌認為,是半導體已經開始出現供過於求的情形,全球晶片產能八成都在亞洲,主要是就近供應中國市場,是中國市場的快速成長帶動全球半導體的需求上升。

但在美中供應鏈因為政治干預而分道揚鑣後,盧信昌認為,中國也不再像過去那樣熱衷於出口,這當中還有減碳的壓力,如果減少對歐洲出口,中國就不必負擔碳稅或是從歐美進口昂貴的減碳設備,各種因素相加,中國的半導體需求會減少,連帶全球需求也會減少。

今年上半年大陸貨物貿易年增9.4%,但進口卻只成長4.8%,盧信昌認為,就是警訊。

相關新聞